暗香浮動, 自身後來
回首並無蹤影
願入芝蘭之室不覺香, 行走不須辨左右
恬淡乎無可切慕
君知我心斧刻甚深, 割捨力不能勝
寧捨我而去哉
星期六, 1月 15, 2005
昨天脊椎手術
The operation was done like this.
所謂的前位, 表示手術的路徑是從身體的前方。
這個病人的腰椎第二椎體幾乎拿光了, 因為感染得很厲害。 留下一點點影子, 為了擋住放進去的那塊骨頭, 不讓它在我們翻身的時候跑掉。
所謂後位, 表示手術的路徑是從身體的後方。
這個病人我們打了第一和第三腰椎的釘子, 加壓, 以免前方補的骨頭跑掉。 移植的骨頭在這樣的環境就會順利地與上下椎體融合。
所謂的前位, 表示手術的路徑是從身體的前方。
這個病人的腰椎第二椎體幾乎拿光了, 因為感染得很厲害。 留下一點點影子, 為了擋住放進去的那塊骨頭, 不讓它在我們翻身的時候跑掉。
所謂後位, 表示手術的路徑是從身體的後方。
這個病人我們打了第一和第三腰椎的釘子, 加壓, 以免前方補的骨頭跑掉。 移植的骨頭在這樣的環境就會順利地與上下椎體融合。
星期五, 1月 14, 2005
今天的手術
The Operation I will gonna do today.
超過八十歲, 脊椎的結核菌感染, 在第一和第二腰椎, 有化膿。 入院後藥物治療仍高燒不退。 預備行前位排膿, 腐骨切除, 加上骨融合, 加後位的內固定。
上帝知道我的軟弱。 每次開這種刀, 都非常戒慎恐懼。 雖然院內的人都介紹給我開, 我真不知道我有什麼本領。 日夜為病人禱告, 求上帝帶我解決病人的問題。 成功了, 是上帝的榮耀。 如果真的出了狀況, 不敢想。 只能說是上帝的旨意。
惴慄難安, 壓力好大, 等下就要開了。 請為我禱告。
4:14pm 手術完成, we made it.
星期三, 1月 12, 2005
必須留下一個紀錄
大家好! 今天還蠻輕鬆的。 希望大家也有喘息的機會!
早上有個專助沒頭沒腦在問, 你們那個加護病房十二床呢? 怎麼沒有聽你們提起? 我的專助說, 病人在十點十五分已經過世了。
我的天啊! 真是個沒頭沒腦的答案! 我立刻更正, 是上週四早上十點十五分過世的。 她這麼一說好像我們病人剛剛才離開似的。 實際上已經快一週了。
每個病人發生的事情, 都會給我們不同的學習經驗。 特別是如果患者不幸過世了, 對我們提供醫療照護的人員, 更是不可磨滅的回憶。 當然絕大部分的患者是平安出院, 別誤會。
在我前一陣子的某個抱怨連連描述值班很累的一天半夜三點半, 急診找我看一個九十歲的老太太, 是股骨頸骨折, 就影像學而言, 應該行半髖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可是病人年紀很大了, 看起來也虛弱。
才 到急診, 急診的醫師跟我偷偷說, 那個家屬是美國大學的教授, 她的兩個兒子, 還在美國的醫學中心當外科醫師。 我的心裡立刻給它起了警覺性。 我跟家屬說, 就診斷而言, 應該開上述的刀, 不過病人年紀大了, 開刀之中與之後, 都有可能出狀況。 我們也不希望患者開刀出問題, 手術的並不難, 只是如果家屬選擇手術治療, 要了解患者可能會死掉的風險。
說真的, 我只是依書上的說法,照本宣科。 這麼多年來, 說歸說, 也沒有人在開完刀之後沒出院就死了的。 但是我遇到每個家屬和病人都要講清楚, 說明白, 選擇是他們做的, 我只是建議和執行。 後來家屬討論了好久, 大概又打到美國去問, 決定手術治療。 好吧! 我也只好接受這個任務了。
開刀很順利, 開完回病房前兩天還好, 第三天喘了起來, 送進加護病房, 就再也沒有出來。 老太太奮鬥了將進一個月。 主要是她有風濕心臟病, 還心律不整。 只要一點點血液動力的狀況不平衡, 比如發燒, 輕微貧血, 立刻就喘不過氣來。 我們試著移除呼吸器, 不到一天就不行了。 加護病房, 呼吸治療科, 都建議我們幫病人安排氣切手術。 在這當中我們也會診無數內科的科別, 感染科, 腎臟科, 胸腔科, 胃腸科, 心臟科等等。
我 常常跟病人說, 一個嚴重的病想要治好, 必須有三個堅持! 意思是病人, 家屬和醫師三方面都要堅持。 如果病患和家屬每天跟醫師說, 我們希望醫師盡一切的努力, 用一切的資源, 不管自費還是健保, 只要他好起來, 那麼醫師也就不憚其煩, 非盡力不可。 如果病人失去求生意志, 家屬照顧也不耐煩, 醫師看了覺得有希望, 仍然可以激勵病人和家屬, 為下一個回合重整旗鼓, 再接再厲。 如果三方都失去意志力, 恐怕只能等奇蹟出現了。
對這個病人, 我常常想, 成功似乎只在一步之遙, just one-click away。 心臟科早就說沒辦法, 沒什麼好做的了, 預後一定是很差。 身為接受委託幫她開刀的醫師的我, 實在不甘心。 我就是想把她拉回來。
換 個角度想, 身而為人的價值是什麼呢? 我和家屬長談過, 我們的共識是如果要做氣切, 病人以後不能說話的機會很大, 又不會寫字, 不是很可憐嗎? 而且意識也不清楚, 即使度過危險, 可能也需要長期臥床, 專人照顧, 終身洗腎。 所以家屬說, 第二次拔掉呼吸器之後, 如果呼吸衰竭了, 我們不要再插氣管內管了, 讓她如祖先一樣, 有尊嚴, 平靜地過世。 我也覺得這樣好。
後來, 拔了管, 慢慢她又喘起來, 我們接上不插管的呼吸器。 維持了兩天, 我們九點多查房看她還很穩定, 十點呼吸就慢下來, 老太太喘不動了。 心臟漸漸變慢, 血壓慢慢量不到。 她很平靜離開這個多紛擾的世界。 我們見證了一種比較少現代醫療介入的臨終方式。 我們醫護, 家屬, 都沒有遺憾或恐慌。 願她得安息。
早上有個專助沒頭沒腦在問, 你們那個加護病房十二床呢? 怎麼沒有聽你們提起? 我的專助說, 病人在十點十五分已經過世了。
我的天啊! 真是個沒頭沒腦的答案! 我立刻更正, 是上週四早上十點十五分過世的。 她這麼一說好像我們病人剛剛才離開似的。 實際上已經快一週了。
每個病人發生的事情, 都會給我們不同的學習經驗。 特別是如果患者不幸過世了, 對我們提供醫療照護的人員, 更是不可磨滅的回憶。 當然絕大部分的患者是平安出院, 別誤會。
在我前一陣子的某個抱怨連連描述值班很累的一天半夜三點半, 急診找我看一個九十歲的老太太, 是股骨頸骨折, 就影像學而言, 應該行半髖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可是病人年紀很大了, 看起來也虛弱。
才 到急診, 急診的醫師跟我偷偷說, 那個家屬是美國大學的教授, 她的兩個兒子, 還在美國的醫學中心當外科醫師。 我的心裡立刻給它起了警覺性。 我跟家屬說, 就診斷而言, 應該開上述的刀, 不過病人年紀大了, 開刀之中與之後, 都有可能出狀況。 我們也不希望患者開刀出問題, 手術的並不難, 只是如果家屬選擇手術治療, 要了解患者可能會死掉的風險。
說真的, 我只是依書上的說法,照本宣科。 這麼多年來, 說歸說, 也沒有人在開完刀之後沒出院就死了的。 但是我遇到每個家屬和病人都要講清楚, 說明白, 選擇是他們做的, 我只是建議和執行。 後來家屬討論了好久, 大概又打到美國去問, 決定手術治療。 好吧! 我也只好接受這個任務了。
開刀很順利, 開完回病房前兩天還好, 第三天喘了起來, 送進加護病房, 就再也沒有出來。 老太太奮鬥了將進一個月。 主要是她有風濕心臟病, 還心律不整。 只要一點點血液動力的狀況不平衡, 比如發燒, 輕微貧血, 立刻就喘不過氣來。 我們試著移除呼吸器, 不到一天就不行了。 加護病房, 呼吸治療科, 都建議我們幫病人安排氣切手術。 在這當中我們也會診無數內科的科別, 感染科, 腎臟科, 胸腔科, 胃腸科, 心臟科等等。
我 常常跟病人說, 一個嚴重的病想要治好, 必須有三個堅持! 意思是病人, 家屬和醫師三方面都要堅持。 如果病患和家屬每天跟醫師說, 我們希望醫師盡一切的努力, 用一切的資源, 不管自費還是健保, 只要他好起來, 那麼醫師也就不憚其煩, 非盡力不可。 如果病人失去求生意志, 家屬照顧也不耐煩, 醫師看了覺得有希望, 仍然可以激勵病人和家屬, 為下一個回合重整旗鼓, 再接再厲。 如果三方都失去意志力, 恐怕只能等奇蹟出現了。
對這個病人, 我常常想, 成功似乎只在一步之遙, just one-click away。 心臟科早就說沒辦法, 沒什麼好做的了, 預後一定是很差。 身為接受委託幫她開刀的醫師的我, 實在不甘心。 我就是想把她拉回來。
換 個角度想, 身而為人的價值是什麼呢? 我和家屬長談過, 我們的共識是如果要做氣切, 病人以後不能說話的機會很大, 又不會寫字, 不是很可憐嗎? 而且意識也不清楚, 即使度過危險, 可能也需要長期臥床, 專人照顧, 終身洗腎。 所以家屬說, 第二次拔掉呼吸器之後, 如果呼吸衰竭了, 我們不要再插氣管內管了, 讓她如祖先一樣, 有尊嚴, 平靜地過世。 我也覺得這樣好。
後來, 拔了管, 慢慢她又喘起來, 我們接上不插管的呼吸器。 維持了兩天, 我們九點多查房看她還很穩定, 十點呼吸就慢下來, 老太太喘不動了。 心臟漸漸變慢, 血壓慢慢量不到。 她很平靜離開這個多紛擾的世界。 我們見證了一種比較少現代醫療介入的臨終方式。 我們醫護, 家屬, 都沒有遺憾或恐慌。 願她得安息。
星期二, 1月 11, 2005
My boss is Cool!
Days ago during the morning meeting a case of femoral shaft fracture was discussed. Our senior R did a closed nailing for the fracture with butterfly fragment. While the rest of us were just surprised why proximal bolt had not been inserted to build a static interlocking nail instead of the dynamic one we saw, the chief of our Ortho department urged the proximal bolt should be inserted immediately to avoid further complication.
"I could not find the entry!" said the senior R.
"Just ask the pt non-weight-bearing all the time for 3 months." said my colleague. I think almost every one agreed with him, even me.
Yesterday the pt felt down during practiced walking. Loss of reduction did occur to him. Revision of the nail had to be done. We are all convinced that our boss is the most experienced Ortho surgeon with awesome vision!
"I could not find the entry!" said the senior R.
"Just ask the pt non-weight-bearing all the time for 3 months." said my colleague. I think almost every one agreed with him, even me.
Yesterday the pt felt down during practiced walking. Loss of reduction did occur to him. Revision of the nail had to be done. We are all convinced that our boss is the most experienced Ortho surgeon with awesome vision!
星期一, 1月 10, 2005
我獲得Gmail了!
早在Google放出有Gmail的消息, 我就去問Google我有沒有辦法也獲得一個 1GB 的email address, 他們回說不行, 但是我不知道理由。
後來才知道, 原來Google用的是放出邀請函的方式, 讓圈子裡的人, 邀圈子外的人參加, 藉此慢慢擴大它的範圍。 我終於, 在專心,細心逛了很多Blog之後, 找到了熱心人士正在release his invitations。 真可謂皇天不負苦心人啊!
你要說, 有這麼誇張嗎? 只不過是一個email address 而已! ㄟ, 知道的就了解我的心情了。 我該去放鞭炮了!
我的朋友們, 誰要寄第一封信到我的Gmail信箱名留青史呢? 請寄到 xxxx@gmail.com (我的邀請人說不能公佈我的email以免招來垃圾信件)
後來才知道, 原來Google用的是放出邀請函的方式, 讓圈子裡的人, 邀圈子外的人參加, 藉此慢慢擴大它的範圍。 我終於, 在專心,細心逛了很多Blog之後, 找到了熱心人士正在release his invitations。 真可謂皇天不負苦心人啊!
你要說, 有這麼誇張嗎? 只不過是一個email address 而已! ㄟ, 知道的就了解我的心情了。 我該去放鞭炮了!
我的朋友們, 誰要寄第一封信到我的Gmail信箱名留青史呢? 請寄到 xxxx@gmail.com (我的邀請人說不能公佈我的email以免招來垃圾信件)
星期六, 1月 08, 2005
有力的桌面工具
最近在念Google的書, 對這家大家都熟的公司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他們持續推出不同的工具和搜尋功能, 很值得大家去了解, 對自己的工作效率很有提昇的功能。
我發現一個工具叫做 Google Desktop Search 就是一個超強的工具。 每次我們想要在自己的電腦找檔案, 會花好幾分鐘的時間, 現在有了這個程式, 可以像網上用Google一樣, 立刻找到你要的程式。
不過只限於Windows 2000 service package 3 以上, 和windows XP才能用。
我還發現檔名如果是中文的話, 找不到。 它厲害的地方, 是在找檔案,信件裡面的文字。 所以, 如果要搜檔名, 可能還是要用Windows裡面的搜尋功能。 我用了幾此, 是這樣的心得。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這裡有文章:
他們持續推出不同的工具和搜尋功能, 很值得大家去了解, 對自己的工作效率很有提昇的功能。
我發現一個工具叫做 Google Desktop Search 就是一個超強的工具。 每次我們想要在自己的電腦找檔案, 會花好幾分鐘的時間, 現在有了這個程式, 可以像網上用Google一樣, 立刻找到你要的程式。
不過只限於Windows 2000 service package 3 以上, 和windows XP才能用。
我還發現檔名如果是中文的話, 找不到。 它厲害的地方, 是在找檔案,信件裡面的文字。 所以, 如果要搜檔名, 可能還是要用Windows裡面的搜尋功能。 我用了幾此, 是這樣的心得。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這裡有文章:
Google 桌面搜尋
星期二, 1月 04, 2005
洋菜凍改變了我的腦波
元旦那天下午, 有一點時間獨自在客廳裡面, 眼睛不知道做什麼好, 所以我靜坐。
靜坐好像是一種境界, 我沒有學過所以我可以亂講, 好像睡覺。
當 你要睡覺的時候, 腦子裡會出現一些念頭, 有意義沒意義的, 然後你的腦子好像接上了一個頻道, 進入睡眠狀態。 當我睡不著的時候, 腦中紛紛擾擾的念頭持續吸引我的注意力, 讓我接不上正確的頻道, 非得回過神來, 努力清除掉, 或者說累到不理會,才會順利進入睡眠狀態。
會靜坐的人, 是不是也找到了那個頻道, 可以把自己的腦波, 從清醒, 像轉收音機一樣調到不是睡眠, 也不是清醒的狀態。 如果真有其事, 我們還有另一個世界供我們存在, 思考, 晃蕩! 多棒啊! 就可惜我們找不到, 呵呵呵呵。
那 時我閉著眼睛, 那雙早上受過雷射治療, 尚不知會好不會好的眼睛(可那是我們retina surgeon的恩惠)。 好像看見一片海洋, 藍色的, 帶著黑色細細的波紋, 大約俯角三十度向下看。 正在靜靜坐著, 唯恐腦波被調到睡眠頻道之時, 忽地海面湧動, 從我的左邊拍浪到右邊, 又恢復平靜。 那是海嗎? 是水嗎? 是洋菜凍(Agar)吧! 是水晶體在波動吧!
果然, 當物質改變, 心靈也跟著改變; 我的水晶體已經烙上雷射的標記, 我也被標記了。 這兩天睡覺滿腦子洋菜凍, 你當是笑話嗎? 我的天啊! 我的頻道被調走了, 連清醒之時也亂了腦波。
靜坐好像是一種境界, 我沒有學過所以我可以亂講, 好像睡覺。
當 你要睡覺的時候, 腦子裡會出現一些念頭, 有意義沒意義的, 然後你的腦子好像接上了一個頻道, 進入睡眠狀態。 當我睡不著的時候, 腦中紛紛擾擾的念頭持續吸引我的注意力, 讓我接不上正確的頻道, 非得回過神來, 努力清除掉, 或者說累到不理會,才會順利進入睡眠狀態。
會靜坐的人, 是不是也找到了那個頻道, 可以把自己的腦波, 從清醒, 像轉收音機一樣調到不是睡眠, 也不是清醒的狀態。 如果真有其事, 我們還有另一個世界供我們存在, 思考, 晃蕩! 多棒啊! 就可惜我們找不到, 呵呵呵呵。
那 時我閉著眼睛, 那雙早上受過雷射治療, 尚不知會好不會好的眼睛(可那是我們retina surgeon的恩惠)。 好像看見一片海洋, 藍色的, 帶著黑色細細的波紋, 大約俯角三十度向下看。 正在靜靜坐著, 唯恐腦波被調到睡眠頻道之時, 忽地海面湧動, 從我的左邊拍浪到右邊, 又恢復平靜。 那是海嗎? 是水嗎? 是洋菜凍(Agar)吧! 是水晶體在波動吧!
果然, 當物質改變, 心靈也跟著改變; 我的水晶體已經烙上雷射的標記, 我也被標記了。 這兩天睡覺滿腦子洋菜凍, 你當是笑話嗎? 我的天啊! 我的頻道被調走了, 連清醒之時也亂了腦波。
星期一, 1月 03, 2005
A beautiful swan
This is a picture that I took last summer in Kenting Swan-Lake Hotel. The swan was so closed to our balcony and so beautiful. I use this picture on my cellphone as the desktop image.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