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3月 24, 2007

小小米桶的寫食廚房

用烤箱做果醬的時候,網路上找到這個blog:

小小米桶的寫食廚房

介紹美食的做法,還有專業的攝影和擺盤。 是個純欣賞也很愉快的blog,還出了兩本書,專業!

<續>

後來在醫院的書局裡看到這本書,用的是海藻糖和麥芽糖代替白砂糖做果醬,更健康。 不然,吃到嘴裡超級甜的果醬,很容易有罪惡感。 :P

請參考 頂級健康手工果醬

最近是桑椹成熟的季節,樹上結實累累,垂到地面。 自己做果醬,很有趣喔。

星期四, 3月 22, 2007

打胰島素要注意

有個病人脊椎化膿性感染,住院打針和開刀治療,經過將近兩個月,終於可以出院了。 出院前最後一次看她,問問回家之後照顧的問題,隨口問起家中門診拿的胰島素還有沒有。

還有很多,都已經預先抽好,一大把放在冰箱,時間到拿出來打就可以了。

我和專科護理師一聽差點沒昏倒。 脊椎化膿性感染主要經由血液循環傳播,也許她的病因,就是細菌經過不乾淨的針頭傳染,好比靜脈藥物濫用者的傳染途徑。 在病房裡面,護士小姐抽了藥,規定要在兩個小時之內給藥,就是要避免細菌滋生,導致病人感染。

難道在門診糖尿病衛教的時候沒有人教嗎?

原來衛教只教怎麼抽藥,如何打針,卻沒講到不能預先抽藥放冰箱。 是我們太笨,還是病人太聰明,我們真是沒想到病人會有這種變通的方式。

星期日, 3月 18, 2007

問卷與自殺(續)

我在國一的時候,表現得很怪異,奇裝異服,喜歡冒犯老師。被老師關切,做了一次柯氏量表,老師還為我開導。我被貼標籤了嗎? 或者被老師放送了嗎? 我不知道,也不在意。

到了不知道國二還是國三,全班都做了一次。 不知道誰有被老師找去關切。 但我相信還是有用的。 經過這麼多年,我要表達感謝老師的心意,謝謝她肯關心我,在我自己都搞不懂我在胡鬧什麼的年紀,肯花時間,企圖了解我,幫助我。

我沒有孩子念國中,所以不知到目前的國高中學生是不是還有輔導課,有沒有做問卷的習慣。如果沒有,那表示現在的孩子沒有以前我受過的恩惠;如果已經有,我們這群大人也沒什麼好講論的了。

April說要將我的意見轉告給聯合報,呵呵! 謝謝! 隔天聯合報的社論出來更大一篇反對青少年做問卷的文章。 社論耶! 我想都不敢想那會是對我的回應。 :P

我提不出證據支持拿問卷問國中國小生,有什麼幫助,藉以反駁聯合報的社論。 然而不管以常理來說,或者以實際親身體驗來說,我都以為,如果不見得有好處,至少沒有壞處。 而我內心相信好處是多過壞處的。

講教育,當然是教不會的,讓他會。 如果已經會,何必你教?

民主的教育,還不到二十歲就要教如何投票。 性教育,不會要成年才教吧? 以前是國中一年級,現在小四小五就教了。 自殺的防治,小學生也已經教了。 問卷看不懂,也可以教。 這些都沒什麼大不了對不對?

每個孩子的個性都不同,人心本來就難測。 有的像堡壘,有的像草莓。 能做多少、救多少是多少,沒什麼必要藉此打壓杜正勝。 最好你記者生個雞蛋出來,有更好的意見指導我們,不要天天放雞屎嘛!

星期五, 3月 16, 2007

問卷與自殺

杜公正勝又出名了! 教育部的新政策,要學生簽不自殺契約,以及作問卷調查是否可能自殺,經由聯合報的頭版報導,因發一片韃伐譏諷的聲音。 但是這一件事情,我卻要表達支持的意思,因為這樣的做法,對我們的年輕學子們,特別深陷在情緒困擾,有輕生念頭的,可能有幫助。

從我的觀察,很多學生有困難,走不出來,很希望獲得幫助。但是不知道如何求援,也許不敢或者不好意思。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填出來的問卷,應該可以讓人讀出他求救的訊息。正如溺水的人,連根稻草也會抓住。

填問卷不是為了救一萬個正常人,而是萬分之一,身處崩潰邊緣的孩子。 沒有憂鬱症的人,無法理解為什麼有人因為憂鬱症就要輕生。因此可以說對這樣政策的批評,無論來自大人或小孩,學者或專家,都不該過於輕率,以為完全沒有人需要,以為發揮不了作用。

這件事情我還覺得聯合報不對。用八卦文章的呈現方式, 幾乎一面倒抨擊教育部政策的草率,天真,和不切實際,卻很可惜沒有作一個平衡報導,找出這個政策背後的美意。因為這樣煽動”廣大的正常人”,造成的輿論風潮,還有更進一步的危險性。

就是使得我們有憂鬱症,有自殺傾向的孩子,更不敢表達他們的聲音。 因為他們會覺得,整個社會都是正常的,只有他個人是不正常的。如果他藉由語言,文字表達他的感受,可能會招致類似現在言論風潮對這些孩子的輕忽甚至蔑視。

好比SARS期間,發燒的人不敢承認,乃是人之常情。非得要藉由各大公共場所強迫量體溫,才能知道在你我身邊誰有發燒生病。這樣藉由客觀的器具測量,正好比填問卷;而發燒的人簽同意書答應在家裡自我健康管理,也是簽約的一種形式。

論語衛靈公篇,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我們雖然覺得杜公平日領導教育部,決策粗糙,不知所云,但是在關切和照顧年輕學子這一點,我們不要人云亦云,輕率否定其可行性和功效。 人都有可能會生病,生病的時候都需要人關懷和照顧,甚至有些人需要被發現。切莫造成一個冷淡的社會風氣,以為人人都不會生病,哪天自己生病,不敢張揚作聲,求救無門,立嘗苦果。

至於聯合報,我建議應該以愛心和關懷為出發點,首先報導自殺人數和自殺率,接著報導教育部目前要推展的政策,也許可以批評其政策沒有宣導,人員沒有訓練,倉促施行溝通不良,最後還是要回歸解救學生的本質,請專家學者建言如何能夠幫助更多學生,釋出沒有人會被忘記的訊息,這才不負其大報的輿論公器角色。若因與杜公政治立場不合,每事反對,則等而下之了。






更新日期:2007/03/15 07:10 記者:記者肇瑩如、薛荷玉/澎湖縣—台北連線報導
教育部最近發函各縣市,要求國中小學老師找出有自殺傾向的學生,要學生簽「不自殺約定書」,還發下評量表,要老師了解學生「會用何種方式自殺?」「打算何時自殺?」輔導老師抱怨說,教育部把老師當成「算命仙」了。

教育部指出,自殺已成為學生第二大死因,所以國中小學要推動為期一年的「校園學生憂鬱與自我傷害三級預防工作計畫」,並發下柯氏憂鬱量表、心情指數檢測表、自我傷害行為篩選量表、自殺危險程度量表等,要求老師平時要仔細觀察學生後填寫。

輔導老師說,教育部要學生簽「不自殺約定書」,是希望學生對自己簽下的約定負起責任;但真正想自殺的學生,對自己生命和家人的責任都不顧了,怎會因一紙約定就不自殺?

更讓輔導老師們覺得離譜的是,要老師藉由平時觀察學生的憂鬱傾向,填「自殺危險程度量表」,篩選出具自殺危險性的學生。量表裡需要老師回答的問題包括「如果要自殺,他會採用何種方式?」「他打算何時自殺?」「他若自殺,獲救機會有多高?」「如果他曾想過自殺,是什麼原因使他沒去自殺?」

吉貝國中校長胡正孝認為,量表沒有切入重點,學生憂鬱通常是因為課業壓力及同儕關係不佳。馬公國中校長許喬松也說,約定書只是形式,要防止學生自殺,最重要的還是找出原因,藉輔導與家庭訪問協助學生解決問題。

教育部官員說,這項自殺防治計畫,從大學生到小學生都包括在內,而大學生自殺數比其他學級都多,所以輔導人員的受訓之前都集中在大學,不少國中小學老師還沒受訓,對執行方法因此產生差異。

教育部主導這項計畫的訓委會常委、柯氏量表發明人柯慧貞說,「他們一定是誤會了,絕對沒有叫老師預測學生何時或如何自殺。」

柯慧貞與精神科醫師也指出,簽訂「不自殺約定書」是心理諮商常用的手段,可延緩當事人自殺。


星期六, 3月 10, 2007

あいうえお

本來我不想再學外語,可是近來發現看不懂日文實在太困擾,小耳朵衛星的節目很難理解。

我要的不多,只要能懂五十音,能讓我拼出外國人名地名,就很有幫助。 希望讓我能一看就知道莫札特,貝多芬,馬勒,布魯克納,拼得出慕尼黑,維也納,薩爾斯堡。 這次我發自內心想把五十音學會。

白天看,晚上也看。 右手的食指,不時比劃著字母的寫法。 讓我回想到我小一,老師教寫字,我的食指就停不了。 老師說,聽這個字,是耳王十四一心。 於是我的耳邊成天縈繞著這個記憶口訣,手指不停練習,一天不知能練習幾百幾千次。 現在想起來,還真帶有強迫性格。

話雖如此,這種單純的學習,不帶功利導向,學來還蠻快樂的。

星期三, 3月 07, 2007

Google reader view

看了的文章[不負責評論] java script,到底行不行啊,不禁令我長思。(因為我看不太懂,坦白說)

一直將blog功能推向複雜的方向,應該也要適時抓回來變得簡單一點。 即使我常用自己是以複雜取勝的理由來搪塞版面的雜亂,看久了其實自己也不太舒服。

所以,就先將一些不常用的東西去掉了。 我還想將所有的邊欄連結通通塞到我的Google reader裡面呢! 那時,畫面的左邊,只剩下這個blog的歷史文章連結,和個人簡介。 最近我就會進行,拿我這裡邊欄當連結跳板的讀者請自行加入瀏覽器的書籤或者我的最愛裡面。我想應該不會很多才是。

題外話,為了使邊欄輕省,要將所有的feed放進google reader裡面,還有個麻煩,因為看Gmail的時候,不能整合reader,等於要開兩個視窗。 後來我發現了解決方案。 在看Gmail的時候,同時可以看feed過來的內容。如果你有興趣的話,步驟是醬子:

1. 先要有 firefox瀏覽器,還要有gmail account,以及google reader的服務。

2. 將你常看的網址輸入 google reader

3. 參看天祐的自由天地文章在 Gmail 內整合 Google Reader,文章連結到 Google Reader Redux,就有說明。

4. 如果你看不懂,沒關係。 文章教學的內容幾個步驟就是:
1) 下載 Greasemonkey 油猴子
2) 再點這段 simple Greasemonkey script
3) 再載入一次gmail,你就可以在信件的下面看到feed這個項目,當中就有你選擇的內容。

呵呵呵呵,眾IT達人又在笑我了,我又是最後一個知道這個方法的人。 沒關係,我的重點不在這裡啊啊啊!

為了不複雜,將邊欄輕量化,少了feed卻多了 scripts,這麼做有比較好嗎? 趕不走的油猴子在右下角,從頭笑到尾啊!

星期六, 3月 03, 2007

Donkey


Donkey
Originally uploaded by hbrk55.

In the lunar new year I went to the zoo of Taipei city. Lots of animals there. Reviewing the pictures, suddenly I found they were all sad.

No animal in the zoo is happy. Look at their eyes! Their faces!

You can click this picture and go to my Flickr to see more pictures I took.

星期五, 3月 02, 2007

雙人牌


也許是搬新家添購廚具,買得過於大宗,德國雙人牌的刀具竟然送我們一個石占板(我的中文系統輸不出正確的字)。

放了很久,直到遷入,才開始用。 用不到幾次,這個看似壓得極端緻密的板子,竟然從旁邊裂開,外環整層斷裂,與內部的小格子分開。 我想反正是贈品,就算了吧! 我家裡的可不這麼想,她覺得至少要拿回去跟他們專櫃小姐反應,畢竟這樣的產品,除了當贈品,一般是需要花錢買的。

但是德國人的商品保固,也包括贈品嗎? 這是我心裡嘀咕的。

家裡的回來說,專櫃小姐一看,就知道這板沒用幾次。答應要將它留下來,向總公司反應。 要我們等消息。

不會真的又換一個給妳吧? 我這麼想。 買了燈泡,回家幾天壞掉還能換新嗎? 換了輪胎過幾天爆胎,還能保固嗎? 我猜我家裡的大概不明瞭這個世界的運作模式。

結果真的換了一個,全新的,就是照片當中的這一個。 我看上面的說明,這板子的材質是竹子,不管你用雙人牌銳利的刀再怎樣剁,切,砍,都不會壞! 要得!

小姐私下偷偷抱怨她的主管,指責她說一定是沒有教育顧客正確的使用方法,板子才會壞掉。 可是上面的說明,白紙黑字,隨意亂砍都沒問題,分明是德國人對品質自信滿滿的宣言,怎麼到了台灣要加上保護措施了? 念歸念,贈品都能換新,真是不錯,我喜歡。

星期六, 2月 24, 2007

五星級飯店

過年返鄉,因為老家塞不下我們這些生養眾多的子孫,我們這一家住在飯店裡面。

這飯店我們慣常造訪,離玩具反斗城很近,還有很多精品店,對大人和小孩都好排遣時間。

過去住得習慣,這次本也這麼以為。 我這個苦力才剛剛將行李箱搬進房間預備將衣物上架,就聽到女兒尖叫:

「Daddy,廁所裡有蟑螂!」

「是活的還有兩隻!」

我怪她大驚小怪,還是去看看到底是什麼。 結果真的是兩隻成年德國蟑螂,腹部朝天,掙扎著好像中過殺蟲藥的毒。 天啊! 我住過這麼多飯店,這倒是第一次遇到家裡常見的動物。

厭惡到了極點,我請客房服務的人來。

電話那頭聽我報出了那該死的生物名字,倒抽了一口氣! 長官立刻親訪,用塑膠袋包著白手套把兩隻昆蟲撿走。 我想到了April在她的blog裡面貼的文章: 驗鈔筆驗飯店床單,另一方面也是好奇,就問她這飯店的清潔工作是不是外包的?

我得到肯定的答案,得到換另一個房間的福利,還有幾顆好吃的巧克力。 我想他們沒給我的房間立刻升等,以表達更深切的歉意, 應該也是預料到我怎麼樣也不會再去這家飯店了吧!

星期五, 2月 23, 2007

買什麼DVD?

去年底有個週五夜晚,我在家聽網路台北愛樂週五喜相逢。 這節目有兩個主持人,聽眾扣應,回答五個題目。 說是題目,其實問五個古典音樂片段的曲名和作者,一題答對了可以再答一題,五題全答對有獎品。

我可以答很多,讓我的女兒非常崇拜。 可是那天主持人出個題目,聽來曲風似曾相識卻毫無印象,結果答案是莫札特的小提琴奏鳴曲。 莫札特,一把小提琴,一架鋼琴,這樣的音樂我竟然沒有聽過。 不可能! 我跳起來去把我的CD架子翻過,果然我完全沒有任何廠牌,任何一張,甚至任何一首這樣的曲目。

How can it be possible? 我的意思是說,這麼簡單的曲目應該很通俗我卻沒有,這明顯是我成人通識教育的漏失。 我上了 emusic.com 去找,結果也沒有半首!在那當時我恍惚以為,會不會莫札特根本沒有寫過這樣的曲子而是那主持人搞錯了。 :P

於是我一邊在網路上找, 一邊想,此時如果我能發現任何一張專輯,無論是哪個廠牌,什麼年代,哪個不知名的小提琴家拉的,我都會買下來,下載來聽。 既然如此,在網路的時代,可被搜尋到,可以被獲得,就可以賣錢。 不必多麼有名。

人家說,新經濟的時代,還有很多錢可以賺。 錯了! 是還有很多大錢可以賺,這話應該是不假的。 比如之前我介紹過的來聽巴哈清唱劇 ,幾個音樂家,就可以做一些罕見曲目的音樂,與apple music store 或者 emusic.com 配合放在網路上賣。

在這個實體CD越賣越少,網路音樂越來越盛行的時代,雖然這樣的聽眾很少,但是搜尋的人口一多,還是能找到他的小眾市場。 說不定在國外的某些人聽到了,跨海來聯絡國際的演奏事宜,這種機會也不是沒有。

我會這麼樂觀是因為我很信服 M 形社會的觀點。這在消費低廉的一端,可以找到利基。 可是我為什麼要在標題說買什麼DVD呢? 那是因為在此同時我找到了 M 形社會的另外一端,高貴的,浮奢,極盡高品質的音樂來源。

搬家之後我裝了一個衛星天線,看日本的BS衛星。 每天有兩小時古典音樂的節目,多是名家到日本演奏的現場實況演出。 聲音經常是5.1聲道而影像有1080i的解析度。 這已經大大超越了DVD能夠提供的品質,我天天把他們錄下來看。

搬家到現在,看過的音樂會已不知凡幾。就光是華格納的序曲,我就聽過崔斯坦與伊索德,唐懷瑟,紐倫堡的名歌手,甚至貝多芬的鋼琴協奏曲全集,當然啦! 還有莫札特的小提琴奏鳴曲。 還看到進入二十一世紀,老態龍鍾的阿巴多,巴倫波因,阿胥肯那吉,等等。這樣龐大的視聽內容,看得我眼花撩亂,目不暇給。

對我而言,DVD已經被判死刑了。 家裡就有比我們國家音樂廳更好的節目,何必再花五六百,甚至七八百台幣去買DVD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