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6月 23, 2006
Babe, you really turn me on!
恐怖的惡夢結束,醫院終於可以恢復正常,我們的醫療工作也可以重新再上軌道了。
要讓一個醫院,兩千多員工,從思想,觀念,行為,到制度,大幅度改變,醫院評鑑太有效了。 醫院這隻大怪獸被評鑑搞得活跳跳,像隻馬戲團裡在皮鞭前面跳火圈的老虎。 但在這其中,其實有很多荒謬的規定和對應,令人不忍卒聽。 身在其中,更是疲累到了極點,對意志和身體都是很大的考驗。
比如病歷的書寫,以前是專科助理書寫,我們蓋章。 後來改成要簽名,後來改成同時要簽名要蓋章,名字前面還要加個VS。 每一個處方都要如此行,每一個同意書,每一個說明書也是。
我的工作,終於成為文書為主,開刀為輔。 倘若不如此,後果不堪設想。
昨天花了一整天開了一台長刀,每四個小時,病人要加一劑抗生素。 流動小姐說,你能不能幫我簽個名?
簽名? 我在開刀耶!
住院醫師幫我到加護病房處理一個病人,開了處方也簽了名,小姐呼叫我,能不能拿我的章來蓋,不然領不到藥。
蓋章? 我在手術台上耶!
諸君別問我後來事情如何解決,或者我那開刀的病人開完如何。 那時真的很煩。
醫院評鑑終於結束了---聽說一定會過,是星巴克的店長告訴我的。 她說昨天叫了兩桶咖啡,今天叫了三桶,意思是他們的咖啡一定讓委員們滿意。 我們的談話在哈哈笑聲中結束,說,
「 搞不好委員根本忘了我們這家醫院的名字,但是會說,那個城裡有星巴克的那家醫院。」
要讓一個醫院,兩千多員工,從思想,觀念,行為,到制度,大幅度改變,醫院評鑑太有效了。 醫院這隻大怪獸被評鑑搞得活跳跳,像隻馬戲團裡在皮鞭前面跳火圈的老虎。 但在這其中,其實有很多荒謬的規定和對應,令人不忍卒聽。 身在其中,更是疲累到了極點,對意志和身體都是很大的考驗。
比如病歷的書寫,以前是專科助理書寫,我們蓋章。 後來改成要簽名,後來改成同時要簽名要蓋章,名字前面還要加個VS。 每一個處方都要如此行,每一個同意書,每一個說明書也是。
我的工作,終於成為文書為主,開刀為輔。 倘若不如此,後果不堪設想。
昨天花了一整天開了一台長刀,每四個小時,病人要加一劑抗生素。 流動小姐說,你能不能幫我簽個名?
簽名? 我在開刀耶!
住院醫師幫我到加護病房處理一個病人,開了處方也簽了名,小姐呼叫我,能不能拿我的章來蓋,不然領不到藥。
蓋章? 我在手術台上耶!
諸君別問我後來事情如何解決,或者我那開刀的病人開完如何。 那時真的很煩。
醫院評鑑終於結束了---聽說一定會過,是星巴克的店長告訴我的。 她說昨天叫了兩桶咖啡,今天叫了三桶,意思是他們的咖啡一定讓委員們滿意。 我們的談話在哈哈笑聲中結束,說,
「 搞不好委員根本忘了我們這家醫院的名字,但是會說,那個城裡有星巴克的那家醫院。」
星期日, 6月 18, 2006
童書 : 好一個餿主意
那天湊巧,看到家裡一本童書,【好一個餿主意】,不知道多少年,是綺君翻譯的。 翻翻很有意思,乃是這麼說:
有個可憐人,與老母,妻子同住,還有六個小孩擠在一個小屋裡。 小孩哭鬧喧天,晚上睡覺無安枕之處。 他感到無法忍受,就去找拉比(拉比是猶太人老師的意思,聖經裡翻譯為拉比,綺君翻譯為雷比)。 拉比幫他出主意,讓雞鴨羊牛全部擠進他小得不能再小的房子。
可憐人把拉比的話奉為圭臬,將自己陷入悲慘的境界。 拉比最後開恩,准他將所有的動物移出家裡,那晚,他睡了一個非常安穩的覺,由衷崇拜拉比的智慧。
非常有趣的故事,可以念給孩子聽,畫面也很生動。
星期五, 6月 09, 2006
大騙局
大多家庭都希望家裡的孩子念大學才有出息,教育部順水推舟,廣設大學,結果現在錄取率超過七成,和我那個時代相反。
大學生一多,要出人頭地只好念研究所。 學校多了,過幾年錄取率要超過百分百。 為增加學校的設備利用率,鼓勵已經出社會的人再回頭去進修。
每個人都在唸書,但是做的事情並沒有因此高深,待遇也不會提高,只是位子做得穩一點。 過幾年說不定自己又落伍,必須重回學校。 所以我們的社會拉著好多人在學校裡面,該出來發揮生產力的,還在延畢。 該結婚生小孩的,不敢,更別說早結婚或者多幾個孩子。
因為教育方向的錯誤,人力錯置。 很多工作沒有人做,偏偏很多人的專長都一樣。 企業界對大學畢業生也不再尊重,因為大家都是大學畢業。
我真的覺得要大家進學校去唸書,是場大騙局。 或者,是我們大家心智都迷惑了。
我心目中理想的是德國和瑞士的技術職能教育。 該做事的把事情作好,做到確實;該出點子的想對方向,為大家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有人唸書,有人做工。
無論在人生的任何一個階段,都有人專門唸書做研究,也有人轉而從事應用的工作。 應用知不足了,再去進修一個特別的題目,而不是再去取一個學位。 醫師也一樣,有人開刀,有人做研究。 不要以為做教授的,做研究的就比較高級,比較上等,可以評比別人!
今天看到一篇報導,深得我心,附錄在此:
大學生一多,要出人頭地只好念研究所。 學校多了,過幾年錄取率要超過百分百。 為增加學校的設備利用率,鼓勵已經出社會的人再回頭去進修。
每個人都在唸書,但是做的事情並沒有因此高深,待遇也不會提高,只是位子做得穩一點。 過幾年說不定自己又落伍,必須重回學校。 所以我們的社會拉著好多人在學校裡面,該出來發揮生產力的,還在延畢。 該結婚生小孩的,不敢,更別說早結婚或者多幾個孩子。
因為教育方向的錯誤,人力錯置。 很多工作沒有人做,偏偏很多人的專長都一樣。 企業界對大學畢業生也不再尊重,因為大家都是大學畢業。
我真的覺得要大家進學校去唸書,是場大騙局。 或者,是我們大家心智都迷惑了。
我心目中理想的是德國和瑞士的技術職能教育。 該做事的把事情作好,做到確實;該出點子的想對方向,為大家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有人唸書,有人做工。
無論在人生的任何一個階段,都有人專門唸書做研究,也有人轉而從事應用的工作。 應用知不足了,再去進修一個特別的題目,而不是再去取一個學位。 醫師也一樣,有人開刀,有人做研究。 不要以為做教授的,做研究的就比較高級,比較上等,可以評比別人!
今天看到一篇報導,深得我心,附錄在此:
專家:破除資優班迷思 須解決根本問題
【中央社 】
(中央社記者劉嘉韻台北十二日電)上個月中部四縣市舉辦國中資優班聯招,引發社會熱烈討論台灣扭曲的資優教育議題。多名學者、專家今天上午在一場座談會中表示,要破除資優班迷思,扭轉已過度傾斜的資優教育現況,唯有從根本做起,由政府、教育界以及家長共同努力。
「教改(新聞、網站)總體檢」論壇今天上午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舉行,以「為什麼非上資優班不可」為主題,邀請學者、教育界與家長團體代表,談台灣的中小學教育品質。
參與座談的淡江大學經濟系副教授林金源說,歐美先進國家推動十二年國民教育,著重技能、證照制度,一般民眾高中畢業後就能進入職場,就算不念大學也能賺錢,並擁有社會地位;台灣人卻把大學當作「起點」,大學(大專)學歷是就職的基本需求,許多大學畢業生為追求更高的社經地位,只能一直往上讀,卻造成「過度教育」(over education)問題。
林金源說,台灣推動教改,很多技職學校紛紛升格成為大學,只為滿足民眾擁有大學文憑的需求,事實上,美國許多名校,例如麻省理工學院,從來不會想升格為大學,卻擁有全世界一流的教學品質,可見學院、技職體系並非沒有優秀的教學品質。
台北縣漁光國小校長郭雄軍指出,企業界都在談論「藍海策略」,教育界也應思考扭轉廝殺、選手制的「紅海知識」,轉由「藍海知識」出發;教育正如一片浩瀚海洋,藍海知識是互動、偏重體驗的,並不是像企業界競爭的割喉戰,只能採取淘汰制度。
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周祝瑛做結論指出,台灣的教改已過度扭曲,往資優教育的方向一面倒,要改變現況,必須徹底檢討不適任教師的問題,也不應一味裁併小班小校,建立新的教育機制已是當務之急。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蕭慧英也說,家長是教育的合夥人,改變教育現況,除了政府、學界、教育界需要努力之外,家長也應一起努力,不要再用分數評量孩子的成就。950612
下雨天憶琦君
今年,惟獨今年,我領教了什麼是梅雨季節。
春天過去,天氣漸暖,熱風徐徐吹來,若一時不察,幾乎以為自己坐在墾丁的沙灘。 所不同的,是空氣中沒有鹹鹹魚腥味,多的是熱帶雨林植物的香氣,暖洋洋罩著人,心神都要迷濛了。
接著雨來了,一陣又一陣,一天又一天。 越是關注天氣的變化,越發覺其中變動的微妙和難測的詭譎。 到了昨天和今天,雨雲貼著地,放肆地撒著雨水,提醒我,這才是梅雨季節。
國中的時候,念過琦君的一篇文章,講下雨天,講黃梅季節,講她的家裡。 她婉婉道來,讓我對那個境界,始終無比嚮往。 一個溫柔的人,發的聲音為時人所愛,代表她那個時代讓人珍惜的溫柔。
昨天知道琦君女士過世了,心裡真是不捨。 她的文章,是國語文學中璀璨的珍珠。 在禮失求諸野的時代裡,延續了國語文學其中一個形式的生命。 在我這個說國語長大的人,沒有雙語(國台語或者中英語)的背景,所幸有其人其文,與我同行。
中國時報同時還訪問了她的夫婿,講到了琦君身後事的安排。是這麼說的:
看到最後一句,竟然令人錯愕呢! 如果珍惜琦君,台灣人也應該蓋個琦君文學館,畢竟她最有價值的文章,是在台灣寫的。 我們為什麼讓琦君和她的家人不考慮留下值得紀念的東西,眼睜睜看著「有價值的」東西送去中國大陸?
台灣是我的故鄉,琦君的文學是我故鄉的文學;可惜的這裡的人,給作家的禮遇不夠,不讓他們覺得這裡是他們文學的故鄉。 哎!
春天過去,天氣漸暖,熱風徐徐吹來,若一時不察,幾乎以為自己坐在墾丁的沙灘。 所不同的,是空氣中沒有鹹鹹魚腥味,多的是熱帶雨林植物的香氣,暖洋洋罩著人,心神都要迷濛了。
接著雨來了,一陣又一陣,一天又一天。 越是關注天氣的變化,越發覺其中變動的微妙和難測的詭譎。 到了昨天和今天,雨雲貼著地,放肆地撒著雨水,提醒我,這才是梅雨季節。
國中的時候,念過琦君的一篇文章,講下雨天,講黃梅季節,講她的家裡。 她婉婉道來,讓我對那個境界,始終無比嚮往。 一個溫柔的人,發的聲音為時人所愛,代表她那個時代讓人珍惜的溫柔。
昨天知道琦君女士過世了,心裡真是不捨。 她的文章,是國語文學中璀璨的珍珠。 在禮失求諸野的時代裡,延續了國語文學其中一個形式的生命。 在我這個說國語長大的人,沒有雙語(國台語或者中英語)的背景,所幸有其人其文,與我同行。
中國時報同時還訪問了她的夫婿,講到了琦君身後事的安排。是這麼說的:
中國時報 E8/文化藝術 2006/06/08
琦君之夫李唐基:回溫州安葬骨灰
【陳希林/台北報導】
兩人結婚半個多世紀以來,琦君的丈夫李唐基昨天中午從醫院回到家裡,首度面對空洞洞的感覺,看不到女主人。
「我們結婚50多年了,」他緩緩地說:「2001年我們慶祝過50周年,我們兩個人生活分開的時間不太多。我現在當然很難適應。」
「我們年紀都大了,」李唐基的音調變低了:「這次她(琦君)住院以前,有些事情我們都聊了。我們身後的事情,都想過了。」琦君 的骨灰,將運回琦君溫州的老家,「琦君文學館」現址安放。
李唐基大學畢業以後,看到報紙上刊登招商局招募職員的廣告,就去應徵了。獲得錄取後被派來台灣,展開一個單身公務員的日子。
有天他看報紙,讀到琦君的文章。「我也是喜愛文藝的人,」他說。所以他寫了一篇讀者投書,沒想到從此認識大他四歲的琦君。兩人婚後有一個兒子,目前住在紐約市法拉盛。
「我們總是在一起,」李唐基說。「不管她在中央大學教『現代文學』,或者回家寫稿子。我是一個好讀者,我們會談她寫的文章。」兩人無論是聊天的內容,結交的朋友,都與文學創作有關。
李唐基後來任職陽明海運,派赴美國就職,與琦君兩人居住在紐澤西。旅美20年,琦君持續寫作,照顧孩子,也不斷嘗試與大陸的家人 聯絡。她還與國內的文壇密切保持聯繫,「我手上她寫來的信,」作家蔡文甫估計:「就有5百多封。」
公元2千年,琦君在溫州的老家迭經改建,最後留下一幢舊式洋樓,經當地政府整修後設立成為「琦君研究中心」。許多文物、書籍,都由李唐基與琦君提供。
「台灣是我們的第二故鄉,」他說:「但是落葉歸根,琦君要回到溫州,要回到她的老家。她的父母也都葬在那邊,她回去也是家人團聚了。」
至於李唐基自己,面對愛妻離世的忙亂以及心中的傷痛,「很難適應!」他說。琦君凌晨去世後,他只有中午回家休息一下,其餘時間都在醫院、殯儀館安排相關事務。「從以前到現在,」他感慨地說:「用流行的話來講,就是要看得開,不會陷在一種思維裡面。」
他還有重要的事情待完成。「我們從美國搬回台灣來的東西,兩年多來一直沒有好好整理,」他說:「她(琦君)走了之後,我在這兩、三年內要整理這些東西,有價值的就送給『琦君文學館』。」
看到最後一句,竟然令人錯愕呢! 如果珍惜琦君,台灣人也應該蓋個琦君文學館,畢竟她最有價值的文章,是在台灣寫的。 我們為什麼讓琦君和她的家人不考慮留下值得紀念的東西,眼睜睜看著「有價值的」東西送去中國大陸?
台灣是我的故鄉,琦君的文學是我故鄉的文學;可惜的這裡的人,給作家的禮遇不夠,不讓他們覺得這裡是他們文學的故鄉。 哎!
星期三, 6月 07, 2006
高級人力
去年開刀房裡有一位很資深的護理人員要離開,去幫忙家裡開素食餐廳,兼便當外送。 她是一位類似護理公務員的員工,雖然沒有高深的學問,但總是默默工作。
刻意找她問起,才知道她離職的原因並不是她自己或者家庭的緣故。 她並非不滿意待遇,不是與同仁們不合,而是她的學歷不夠,只有高職護校畢業。
身為一個開刀房的刷手護士,需要多高的學歷?
醫院說,為了醫院評鑑的要求,我們的護理人員的學歷是一個考核的標準。 醫院鼓勵在職的員工參與進修,利用下班的時間,去拿學位。 高職的去拿專科,專科的去拿大學。 我們科裡已經有專科助理師今年拿到在職進修的大學學位了。
為了醫院說,如果沒有進修學位,醫院考慮不再與她續約,她也去參加了考試。不過,她一考試全身都不舒服,無法應付。 她知難而退,與其被辭退,她主動離開了這個十幾二十年的工作崗位。
我很驚訝,鼓勵她留下來。我認為基於勞基法,她沒有犯什麼錯,醫院不能隨便解雇她。 也許她也計算開素食餐廳比較好,還是離開了。
我一向服膺國父所說的人類互助。人類進化之主動力,在於互助,不在於競爭。 大家每個人進步一點,社會就進步。 但是如果用制度苛求勞工,讓勞工不得不退出勞動市場,那就是率獸食人。
每個人的生活都應該平衡,為了學歷,可能會犧牲家庭生活,與孩子和先生的相處時間。 進入社會之後,進修固然重要,家庭更重要。 每個家庭都幸福一點,社會才會幸福。如果拿到了學位之後,結果薪水沒有增加,做的工作內容也沒有改變,究竟是誰得利呢?
醫院! 還有制定這種制度的人絕對的權威。
我還是對這位離職的護理人員感到不捨,她能做的,絕對比一個剛專科畢業的護理新人要多得多,而如果這種制度繼續下去,等到專科畢業生嫻熟了開刀房一切的作業,恐怕也已經不符合評鑑要求,必須有大學學位。
這有個底嗎? 多高級的人力,算是夠高級呢?
昨天主任語重心長的告訴我們大家,如果要繼續保持我們教學醫院的資格, 每一科要有一個部定講師,每年要有四分之一的主治醫師發表文章登在醫學文獻上。 否則,我們要被取消教學資格, 成為服務型的醫院。 這不可能吧? 我們又沒有醫學院,研究部門,實驗室,去哪裡弄部定講師和寫文章?
想要把刀開到禪境的夢想一下子毀滅了,台灣是個文憑至上的地方,這點果然沒錯。 加上海島型競爭思維,果然除了唸書之外,沒有別的可要求。
刻意找她問起,才知道她離職的原因並不是她自己或者家庭的緣故。 她並非不滿意待遇,不是與同仁們不合,而是她的學歷不夠,只有高職護校畢業。
身為一個開刀房的刷手護士,需要多高的學歷?
醫院說,為了醫院評鑑的要求,我們的護理人員的學歷是一個考核的標準。 醫院鼓勵在職的員工參與進修,利用下班的時間,去拿學位。 高職的去拿專科,專科的去拿大學。 我們科裡已經有專科助理師今年拿到在職進修的大學學位了。
為了醫院說,如果沒有進修學位,醫院考慮不再與她續約,她也去參加了考試。不過,她一考試全身都不舒服,無法應付。 她知難而退,與其被辭退,她主動離開了這個十幾二十年的工作崗位。
我很驚訝,鼓勵她留下來。我認為基於勞基法,她沒有犯什麼錯,醫院不能隨便解雇她。 也許她也計算開素食餐廳比較好,還是離開了。
我一向服膺國父所說的人類互助。人類進化之主動力,在於互助,不在於競爭。 大家每個人進步一點,社會就進步。 但是如果用制度苛求勞工,讓勞工不得不退出勞動市場,那就是率獸食人。
每個人的生活都應該平衡,為了學歷,可能會犧牲家庭生活,與孩子和先生的相處時間。 進入社會之後,進修固然重要,家庭更重要。 每個家庭都幸福一點,社會才會幸福。如果拿到了學位之後,結果薪水沒有增加,做的工作內容也沒有改變,究竟是誰得利呢?
醫院! 還有制定這種制度的人絕對的權威。
我還是對這位離職的護理人員感到不捨,她能做的,絕對比一個剛專科畢業的護理新人要多得多,而如果這種制度繼續下去,等到專科畢業生嫻熟了開刀房一切的作業,恐怕也已經不符合評鑑要求,必須有大學學位。
這有個底嗎? 多高級的人力,算是夠高級呢?
昨天主任語重心長的告訴我們大家,如果要繼續保持我們教學醫院的資格, 每一科要有一個部定講師,每年要有四分之一的主治醫師發表文章登在醫學文獻上。 否則,我們要被取消教學資格, 成為服務型的醫院。 這不可能吧? 我們又沒有醫學院,研究部門,實驗室,去哪裡弄部定講師和寫文章?
想要把刀開到禪境的夢想一下子毀滅了,台灣是個文憑至上的地方,這點果然沒錯。 加上海島型競爭思維,果然除了唸書之外,沒有別的可要求。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