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8月 08, 2006

寧可信其有

醫院有一棟建築物,每天上下班都要經過。 那裡一個角落,凹進建築物,做了圓弧的造型。

那個角落,頭往上仰,最高的陽台曾是一個病人的跳台;低頭看,腳正踩著那人墜落的地點。 這種事不知道還好,知道了,心裡就怪怪的。 這個點從此被詭異的氣氛包圍,看不見的眼睛,盯著過路人,給每個知情者捎一點寒意。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中元普渡祭拜孤魂野鬼的日子,我經過這個地點的時候,希望這個鬼魂,可以得到安息。

我真的這麼想嗎? 只對了一半。 我突然發現我過去都錯了。 那人死了,靈魂怎麼會在這裡呢? 依照民間的說法,如果是好人,上天堂;壞人下地獄。難道這會是個不上天堂,不去地獄的孤魂野鬼在這裡等人,索命替代? 如果人死在哪裡,靈魂就掛在那裡等著償命,那麼這個鬼,在建築物安全設施加強之後,恐怕有得等。

比較效率,還是水鬼的週轉率比較高。 夏天的午後,溪裡,海灘,甚至游泳池幾乎天天有溺水的事件。 從小我們被教育,不要農曆七月去水邊,水鬼會拉人的腳,將人溺死當作替死鬼。 不明究裡的我們,遵循著一個又一個古老的習俗和禁忌,別人這麼做,我們也這麼做就對了。

我認為,古時候有一個很聰明的人,他觀察到農曆七月天氣很熱,大人小孩喜歡游泳玩水,卻不諳水性,溺死者眾。 因此他發明了一個說法,水裡有水鬼,要找替死鬼才能投胎。 他利用禁忌的手法,禁止族人在七月的時候接近水邊,從此淹死的人少了。 這位德高望重的祖先,受到族人的愛戴和崇拜,他發明的故事照樣傳了下來,甚至給加油添醋,變得更加活靈活現。後人不明其所以,照單全收,把這樣一個愛護族人為出發點的趣譚,變成一個牢不可破的規矩。

我們生活的周遭,有太多規矩和禁忌,其實我們一點都不明白當中的道理。 婚喪喜慶的場合,這樣的禮數更是不勝枚舉。 彷彿不遵照這些規定,婚姻不能美滿,先人不能入土為安似的。

當我們向長輩抗議的時候,往往會到這樣的回答:

啊呀! 寧可信其有嘛!

猛然回首,寧可信其有這句話,誤我們太多了。 當差不多先生和寧可信其有小姐結婚,生下來的孩子,教養長大,也會是個差不多先生小姐,或者寧可信其有先生小姐。 除非他有自覺,有獨立思考的精神。

獨立思考的精神,好熟悉的話。 如果我們所受的教育要讓我們能獨立思考,我們卻習慣說寧可信其有,那無非是我們教育失敗了。 如果大樹石頭能成精, 如果山林水池能作祟,如果碟子紙牌能成仙,我們人類自由意志就越來越渺小。如果非靠祭祀賄賂鬼神不能保平安,我們真的活在自己心志軟弱的捆綁中了。

所以下次我再經過的時候,不會心裡發毛。 因為經過我思考,無論理性或非理性都不可能有個鬼站在那裡瞪著我。 我又獲得一點心靈的自由與平安,也希望吾土吾民的心靈和生活,能早日脫離那個叫做寧可信其有的鬼魂,獲得大自由。

3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大自由,嗯嗯這三個字在拜讀"法頂大師"的作品"無所有"後更有其領悟,就像作者您所說的如果每個人都能真正的獨立思考,客觀不帶成見,不先入為主,我想這社會會更美好吧!!

april 提到...

獨立思考的小孩,要怎樣從小養成??
怎樣讓我的小孩以後可以不要照著我的道路走?

這是我讀完的感想與課題。

hbrk55 提到...

這幾天看到一個說法,和小孩子相處,大部分的時間,要激起他的好奇心。父母要將孩子該學的東西,設個趣味的局讓他們去尋求。

如果跟孩子在一起,想的都是如何滿足他們的需要,恐怕不好。

宋儒張載說,「於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我活了四十歲,才想到這樣的事情,原來可疑可問,甚至可破!

一定有人會說,我早就知道了,沒什麼了不起。 是啊是啊,我們哪敢說我們生而知之? 但是人貴自覺。

我再說一次,人貴自覺! 你透過生命的體驗,自己領悟到的,才能為你所用,並且為你下一個階段人生作準備。

從其他角度來看,「盡信書不如無書」,「道在屎尿中」, 不都是說明一樣的道理嗎? 從小到大我們都該保持好奇心,自己發覺人生的道理。

對不起,囉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