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6月 25, 2007

畢業典禮


兒子大班畢業了,畢業典禮十分熱鬧,活動也非常緊湊活潑。 忝為家長委員的我,從頭到尾參與了這個盛事。

其實我的幼稚園回憶,不算太愉快。 僅有的幾個回憶裡,吃飯特慢,被強迫在下午同學們上美勞課時,一旁配著眼淚繼續吞飯;不然就是有天被叫醒去練不知所以的舞蹈又被淘汰;或者有個女生給我一片可口奶滋,之後每不合她意,就要我吐出來還給她;更甚的是畢業典禮那天,母親回來之後悻悻然的一句話:

「我們社區裡去幼稚園的四個小朋友,人家都有獎狀,就只你沒有。 我去參加你的畢業典禮,只拿回來你一張畢業證書。」

這話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裡,使我對幼稚園,始終抱持負面的觀感。往往以為,學齡前的孩子,應當接受家庭教育。送到幼稚園,美其名接受團體教育,其實是父母工作繁忙,無暇照顧的替代方案。

但是參加了兒子的畢業典禮之後,才發現時代已經改變,而父母親對孩子關愛,還是一樣多。孩子們穿戴整齊,父母親前簇後擁;孩子們在台上表演,父母親爭先恐後,擠在台前攝影;孩子們領獎,父母親的眼中滿是期待與興奮,比小孩更高興。

所以,每個人都表演,也每個人都得獎。 有獎品還有獎狀。 沒有局長,園長,家長委員獎的,至少有學習認真和學習進步獎。 而後兩者,感覺絲毫不比前者差。每個人都得獎,看在我的眼中,真的好感動。

最後,我醫治了多年的遺憾。 因為,每個孩子,都這麼可愛,本來都有可以獎勵的理由,都有可取的特質,都有身為孩子,得到父母寵愛的權利。我當年不是不可愛,不聰明,不體貼,不敏捷所以畢業時沒有得到獎狀,是當年的老師和園長們不會想而已。

星期日, 6月 24, 2007

米穀糶出


最近有知名藝人酒駕撞死人的事情,引起一陣媒體追逐的熱潮。 可惜只需短短時間,社會大眾就將暗夜哭泣的家庭,遺忘在黑暗的角落,直到下次同樣的事情發生。

看到人家家裡辦喪事,我想起一件事。 於是趁機問家裡的:

「以後我死了,你會幫我辦基督教的儀式吧?」 其實我不太確定,不先交代的話,會不會被整個外包,以致於被接引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會啊!」答案真簡單。

「我只要簡單的儀式,不必墓碑,骨灰隨便撒到哪裡去。」

稍停了一會兒,我問了同樣的問題。

「那如果萬一你死了的話,也是簡單的儀式吧?」 我小心翼翼地問。

「是啊,簡單隆重就好了」

「那你有沒有要指定我用基督教的儀式,還是找和尚尼姑道士來念經呢?」

我沒有得到答案,因為我家裡的,顯然被這個突如其來的問題給問倒了。 基督教嘛,她不是教徒,也不愛去教會; 念經嘛,梵文或是符咒,離我們家就像月球一樣遠。

到底人死之後,和尚尼姑道士念些什麼東西,有誰知道呢? 如果我說,大部分的人因為忌諱,平時不可能去探究,寧願死後任人作為,算不算言過其實呢?

別跟我提孔子說的:「未知生,焉知死」。那是敷衍話,孔子被子路問倒了。

話說回來,有好多年,我替海豚和鯨感到憂戚。他們快死的時候,漸漸沒有力氣浮上水面換氣,終於缺氧戰勝他們的掙扎,望著上面明亮的海面,他們下沈,最後溺死。

水生物都是溺死的,教我悲憐起他們來了。一直到最近,才又頭腦轉彎,即便是人生活在空氣中,同樣在空氣這個介質中缺氧而死。 我們常見被醫院妥善照顧的病人,都是插管直到血氧維持不住,於是在醫院或在家中死亡。

所以,我替海生物悲憐甚麼? 我為別人擔心,生前混混沌沌,迷迷茫茫過日子,out of sight, out of mind,是我多操心了吧!

然而,真是我多操心了嗎? 要簡單說,人生簡單得就像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規則。我們努力一輩子,待到期滿,米穀糶出,所得的是空,還是飽滿的果實,不需要關心嗎?

星期日, 6月 10, 2007

現代芭蕾 Amelia 觀後感


不論你說這是場
男人的回憶 或者
女人的回憶

這場景總歸要
空無一人
最少一百年後

來臥在我的胸口
聽聽我心跳的聲音
那是一抹微笑
我的
你的

影片
作者

天大的謊言

日昨婦產科找我去會診一個病人,病人在產房裡面待產。

看到這種會診訊息,心裡就不免嘀咕,孕婦產婦背痛多得要命,很常見的現象。 到底甚麼事情,還要在臨盆之前會診啊?

坐在病床上,身上連著宮縮和胎心音監測器的產婦,很正經地說: 城裡面另一個醫院的知名骨科醫師(還是個博士),告訴她,她的脊椎有滑脫,如果不開刀的話,很可能在生產的時候造成她下半身癱瘓。

我聽了下巴都快掉下來。這種說法好像天方夜譚,不可思議啊!

我一方面說,最好將懷孕之前的片子拿來給我們看,說不定醫師說的名詞和病人傳達的不同。 另一方面,思考脊椎滑脫的機制,我跟孕婦說,她在生產的時候,不可能因用力造成癱瘓,請她放心生產,不要擔憂。

回來之後,去圖書館網上找spondylolisthesis, spondyloptosis, spondylolysis和NSD之間的關係,果然沒有文章提到。 年輕人脊椎的椎弓斷裂很多,多半沒有症狀,即使有滑脫也一樣。

那個醫師,為了鼓勵病人開刀,於是編一個奇怪的理由,我看過的,已經不知道有多少次。 可憐如這個病人,聽了這種匪夷所思的話,不知道擔心了幾年。在臨盆之前,還在惴慄不安,深怕為了小孩而導致殘廢。 但願我的解釋可以讓她放寬心,願他們母子都平安。

星期二, 6月 05, 2007

All The Things You Are


搬家至今,在音響室裡聽音樂的機會不多,倒常躲在裡面小睡。

音響室經過設計:吸音的,反射的材料各司其職。 身在其中,屏住呼吸,安靜得耳朵都要漲痛了。 冬天開著窗,外頭建築工地傳來泥水工的施作,聲音一進來,被吸收得乾乾淨淨,毫無反射的機會。 即使夏天開著冷氣,僅僅一點點冷風的吹動,還是非常的安靜。

今天終於,買到了心目中的喇叭線,回家一聽,果然美妙。 一口氣聽了好多CD,將以前那樣昂貴的唱片卻沒有聽到的部份,貪婪地要一次討回來。

這張專輯Marni Nixon Sings Classic Kern ,讓我停止了換CD的動作,而底下這首歌,一直循環聽著。

All The Things You Are

Time and again I've longed for adventure,
Something to make my heart beat the faster.
What did I long for? I never really knew.
Finding your love I've found my adventure,
Touching your hand, my heart beats the faster,
All that I want in all of this world is you.
(Chorus)
You are the promised kiss of springtime
That makes the lonely winter seem long.
You are the breathless hush of evening
That trembles on the brink of a lovely song.
You are the angel glow that lights a star,
The dearest things I know are what you are.
Some day my happy arms will hold you,
And some day I'll know that moment divine,
When all the things you are, are mine

好美的歌,好美的詩,希望你能聽到。

星期日, 6月 03, 2007

薩科奇的競選演講,誰是法國人

今天,讓我們談談誰是法國人。

我們成為法國人,不光因為我們生在法國,更因為我們選擇留在法國。

我父親是匈牙利移民、外祖父是希臘移民,很榮幸今天可以站在這與各位以兄弟相稱。

因為諸位跟我父兄一樣,離開了自己生長的地方,遠離了珍貴的童年、記憶、初戀,遠道而來追尋更美好的未來。

因為「成為」法國人追尋的不僅是身份,更是情感上義無反顧的抉擇,需要自我克服、參與、愛護法國不變的心意。

我們「選擇」成為法國人,因為我們愛法國人、敬愛法國。法國是我們共同居住的大家庭,我們有共同記憶、理念、個性,喜歡彼此的優點、包容彼此的缺點。我們需要尊重彼此的習性、共享對方的歷史,開創我們共同的記憶。

國家認同不需抹滅記憶

這不是要求我們忘記各自的過去、抹滅我們對故鄉的記憶。成為法國人,不需建立在每個人都拋棄自己的過去,更不是建立在抹滅個人良知上。而是建立在個人以國家認同為基礎的自我認同上。成為法國人,是希望多元的參與能一加一大於一,而非小於一。

對法國這個大家庭來說,我們希望每個人的加入,都能讓她變得更豐盛。

今天法國的面貌,跟五十年、一百年、二百年前,都有了很大的不同。

法國也從未刻意要隱藏自己歷史的進程,因為我們從來就不是由單一家族、民族或種族組成,而是由志願選擇共同生活的一群人組成。法國是一種理念,是一群有不同歷史背景、記憶、經驗、生活、夢想的人,共同經營的理想國度。

我希望跟諸位共有的法國,不是被囚禁在過去歷史、傳統中的法國,而是不斷更新、與時俱進、每個人都能發揮貢獻的法國。

今天的法國,有各種不同的顏色、宗教,是多元歷史、文化、記憶的結合。今天的法國,是由各種不同元素組成的多元混合體。

今天,法國開始質疑自己、質疑我們的價值、我們在世界的角色、夢想、團結。這些懷疑,需要靠我們每個人進一步的思考,因為,未來的法國,是我們共同想望的共業,需要我們的參與、承諾。

民主共和需要彼此瞭解、尊重彼此的獨立。更要每個人都覺得公平正義:每個人都有努力追求財富的自由,儘管出身低、卻有向上流動的能力。

法國強調人道主義,但有時,這種人道措施卻犧牲了公平正義。未來的法國應更強調公平正義,讓孩子都可受教育、貧病可受照顧、老弱可獨立生活、工作者受到尊敬。更重要的是,國家應承認工作才是擁有財富的正途、財富是工作努力的象徵。

這樣,才是個理性、進步的國家。這樣,才是對不同背景、想法的人公平的做法。

讓我們努力為機會平等打拚,讓我們努力為弭平貧富差距打拚。未來的補助除了針對區域、房地產,更應針對個人。以往協助地方振興的做法當然不錯,但未來針對有需要的個人提供補助也是必須。雖然成本較高,但比大規模社會救濟便宜,而且公平。

讓我們為學校教育改革打拚,因為學校教育才是推動社會階層流動、改善貧富差距的基礎,也是父母有能力改善的地方。

若未來法國年輕人受限於所學、所思,被圈梏在單一語言、思維中,而無法跟世界上其他人溝通、交換、共同達成夢想,那真是很危險的事。

讓我們為卓越的學校教育打拚。好的學校教育可以釋放下一代法國人的才能、企圖心,也才是推動社會階層流動、走出種族藩籬的正途。教會孩子為平等的工作機會打拚,這才是贏取尊嚴、尊重的正途。

這是過去法國為我的家族、我個人做過的事,也希望未來法國可以為你們、你們的下一代做同樣的事。但若你什麼都不想要,你就什麼都不會有。

你的未來掌握在你自己手裡。

在這裡,我想跟諸位承諾:希望未來到法國來移民的小男孩、小女孩們,真的會覺得法國是世上最美好的國家。

星期三, 5月 23, 2007

再見了,瑪格麗特


最近梅雨下得凶,成天悶熱潮溼。 臨睡前氣溫大多在二十九度C左右,而溼度可以到72%,非常不舒服。

窗外的瑪格麗特,春節前買的,本來幾乎熬不過四月底五月初一陣酷熱,待到梅雨雰雰,似乎又有了生機。 總共十盆,又重新開花。 淡粉紅色的,白色的,點綴在茂盛的綠葉中。

書上都說,大多草花耐不住台灣的夏天,春天過去,就要移除。 但是這麼美的花,我暗忖可以努力讓他們在活得久一點。

可是今早趁著好日,仔細端詳,花朵固然欣欣向榮,擁擠的枝葉底下卻是粉點處處。 有紅螨,蚜蟲,白粉虱,還有藍綠斑點的黴菌。顯然是伺機待發,預備以此為基地,大舉蔓延到整個花園。

一開始,我一片片減掉葉子,想要減低對花的傷害,可是手一震動,細小的顆粒又掉進花盆,就像切除癌細胞,反而造成了蔓延,這樣的方法不行。我一枝枝減掉,越向裡面,越發現裡面也都是害蟲。於是開得最好,最茂密的花被連根拔除了,因為我不要整個花園都陷入蟲害。

我曾經費了好多心思在這花上,換盆,施肥,用手水洗除蟲,調整最好的擺放位置。只是我的努力,絲毫經不起大自然的考驗,支撐不起草花的元氣,改寫不了書上教導的規則。花店裡聽熟客說的,他只種樹,不再栽花,原來他也是這樣走過。

再見了,瑪格麗特,謝謝你用生命的陪伴。即使心中有惆悵,我還是要等待你今年年底,最好的時節,陪你一段。

星期二, 5月 15, 2007

眼睛與數位相機的比較

人家都說,數位相機拍出來的成相品質,比不上眼睛所能感受的。 眼睛看到的,很難用相機表達出來。「 在複雜的光源之下,眼睛還是可以看出細部的變化和畫面的肌理,」見的文章亮晶晶的亮晶晶當中S小姐的comments

如此說來,是我的眼睛遜了。

我的眼睛,不能貼近物體五公分之內,還能顯像,更別說多少像素了。

我的眼睛,號稱廣角,但是感受到,看得到,又理解得到的,不過是黃斑部周圍的區域。

我的眼睛也不能有那麼多倍數的光學變焦,總會為了近視、散光和幾年後必要的老花所苦。

眼睛表面容易髒,裡面更誇張,有好多灰塵似的懸浮物,像飛蚊般揮之不去。

這樣的器官,只有這樣的用法,才是真正勝過數位相機的用途:


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
看了心裡都是你,
忘了我是誰。

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
看的時候心裡跳,
看過以後眼淚垂。


我們人的五官,各司其職,只有一個藏不住大腦的想法,那就是眼睛。 不只是孔子說「觀其眸子,人焉廋哉」,我們的瞳孔還能因著自主神經系統的調節,放大縮小。在情感的部份,是機械不能超越的。 就像剛剛寫來,竟然可以套上李敖的幾句詩,令我瞳孔放大,興奮不已啊!

星期六, 5月 12, 2007

隔壁的音樂家

沒想到,新家的隔壁也有鋼琴,而且,彈得還不錯。

一開始,聽得出來,是個孩子,彈奏一些練習曲。 雖然曲式簡單,但是彈得熟練,沈穩。 後來,我又聽到傳來顯然是不同人彈的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感覺非常怪異,因為這是我第一次聽現場。

好長一段樂句,沒有中斷重來,速度還在演奏者的掌握之下,左右手的搭配也恰如其分。即使我沒辦法聽出輕重和起伏的變化,我知道這人已經有不錯的技巧。

又有一次,聽到蕭邦的華麗圓舞曲。 哇那個磅礡的氣勢,猜想他家的地板都要震動了吧! 這人搞不好開過演奏會,是個音樂家。不是音響喔,是簡單的鋼琴傳出來的,不是演奏廳裡史坦威鋼琴的聲音。

我家裡的說,大概是隔壁的太太吧。

聽人家彈得這麼好,我就有些感慨。 因為我所認為的彈得不錯的,程度很好的鋼琴,也不過如此而已。 一方面,就住在我家隔壁,想來一定沒有名氣;另一方面,要像她彈得這樣熟練,好不好是其次,還要花多少時間在上面啊!

家裡小孩子學鋼琴,是很多父母親的心願,怕小孩子將來長大了沒有音樂的常識,與同學朋友有隔閡。我覺得為小孩報名學鋼琴,學音樂,根本是沒有必要的事情。 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這麼多的天才,天才自己會找得到出路。

這麼說大概冒犯了不少人,不過我還是要補充。彈鋼琴,究竟給誰快樂啊? 我每天聽我家人練鋼琴,都覺得一點點無奈,以及很多的吞忍。 沒辦法,他們覺得陶冶身心嘛,可是,要他們聽一點真正的大師演奏,又沒有興趣。

對嘛,沒天才就沒興趣,沒興趣練什麼練呢? 就算練到了和隔壁家的一樣,能在家練奏鳴曲,對我而言,我也是在吞忍,沒有得到一點身為一家人,就近欣賞音樂的快樂啊!

星期二, 5月 08, 2007

咳嗽

台語一句俗語說:做醫生,驚治嗽。 意思是說,醫師最怕治咳嗽的病人。 這話不錯,因為我就是一個咳起來會一兩個月的人,這情況我非常能理解。

那時去看耳鼻喉科,醫師說我的喉嚨後面很紅腫,還問我有沒有發燒,有沒有咳嗽。 我說沒有的同時,並不以為這兩個問題有何要緊。 不料幾天之後,喉嚨痛離我而去,而疾病的進程卻是向下沈淪,不只是程度上,也是生理上。

沿著呼吸道,支氣管給我一些痰。而細支氣管,卻給我由裡到外都要翻轉出來的力量,咳嗽不停的命運。 白天抑制不了,在看門診,查房,甚至開刀的時候咳到要哮喘,晚上抓著喉嚨,嗚著口鼻,怕吵醒家人,直到躲進音響室裡,睡一個晚上的沙發。

國中有一年暑假,一直咳個不停,卻不知道看醫生。幾年前也有一次,被我吃了一粒Bensau好了。 對! 就是一粒! 可是這次不行,一瓶也不行。

我在想,偏頭痛,發燒,咳嗽,說不定是腦膿瘍,風溼熱,結核病,等等等等。我甚至還想停掉我的blog,幾乎也要實現了。正這麼想,二十年的老朋友來問候,才想到,也許有些東西,有些人,有他存在的意義。 於是,就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