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4月 22, 2007

病人請假

每次值班最煩的事情,就是病人要請假。

週六下午,護士小姐急急將我叫住,有個頭等床的病人預計明天早上要請假。
問明病情,有家人帶,就同意了。
病人說要請假,我能說不准嗎?

半夜,護士小姐語帶歉意將我叫醒,有一個病人不假外出。
難道要我出發去找他嗎? 病人半夜想去吃宵夜,還是去和老婆親熱,哪會跟我報告。
沒辦法,主治醫師必須知道這件事情。

週日中午,又有病人要請假,是Colles' fracture的病人。
我說這樣的病人週五開刀,週六不該出院了嗎? 還住院請假做什麼?
沒辦法,他大爺想要住到禮拜一才出院。(大爺是我說的,我們護士小姐不會這麼說)

週日下午,另一個區域醫院轉來一個高處跌傷的婦人,
SDH, SAH, T12 fracture, distal radius fracture......
可是我們醫院的加護病房都滿床了,幫她聯絡好另一家區域醫院。

她說她不想轉了,她本來就想來我們醫院,才轉過來的。
她的右眼血腫,朋友幫忙敷著冰袋。
一邊她忍著因為頭部外傷陣陣欲噁的感覺,一邊費力地說,

可是醫師,我比較愛你們醫院耶!

啊! 我一陣心痛! 可是我們真的沒有加護病房,而她真的可能會變化。 我也不能留她,只能勸她病情為重。

交代急診外科醫師,在轉診紀錄上務必註明她的T12 fracture可能是bony Chance fracture;而腕部要小心會不會出現compartment syndrome。

說著說著,心裡更加厭惡那些沒事佔床不出院的病人了。

星期三, 4月 18, 2007

牽手

我的手
在你不在這裡的時候遇見你

我挽著你的手
看你的笑臉
聽你說話的聲音

你的笑盈滿了我的心
抖落我一身寒冬的枯葉
你的聲音有魔力
要早春在枝頭萌芽

我終於挽著你的手
我顫抖而地球靜止
等我說我愛你之後
你也說
你愛我你愛我你愛我

宇宙有
近處和遠方的空間
過去和未來的時間
只沒有這裡和現在

而我終究沒有牽到你的手
時間不同
空間交錯
總歸 如平日一般
靜靜等候你

星期日, 4月 08, 2007

忍耐著結實(三)復活節

上週日和一位麻醉科的同事去教會,他是第一次去。

他的父親去年底過世,使他感受到這世界上,有他不能承受的重擔,個人再怎樣也難克服。 開刀房裡,他覺得我很虔誠,很好奇基督教給我甚麼樣的影響,所以希望能到我所屬的教會看看。

虔誠喔? Everything but this! 回國之後一切慢慢穩定下來,特別完成搬家以後,整個人都要變鈍了。 幾乎失去追求的目標和動力。 簡單說,就是整個人變怠惰了。

那天我們一起唱詩歌,還聽牧師講道。 牧師的講題來自路加福音第八章第四到第十五節:

撒種的比喻太13:1-9可4:1-9

8:4 當許多人聚集、又有人從各城裡出來見耶穌的時候,耶穌就用比喻說:
8:5 「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被人踐踏,天上的飛鳥又來吃盡了。
8:6 有落在磐石上的,一出來就枯乾了,因為得不著滋潤。
8:7 有落在荊棘裡的,荊棘一同生長,把它擠住了。
8:8 又有落在好土裡的,生長起來,結實百倍。」耶穌說了這些話,就大聲說:「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用比喻的目的太13:10-17可4:10-12

8:9 門徒問耶穌說:「這比喻是甚麼意思呢?」
8:10 他說:「 神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至於別人,就用比喻,叫他們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明。」

解明撒種的比喻太13:18-23可4:13-20

8:11 「這比喻乃是這樣:種子就是 神的道。
8:12 那些在路旁的,就是人聽了道,隨後魔鬼來,從他們心裡把道奪去,恐怕他們信了得救。
8:13 那些在磐石上的,就是人聽道,歡喜領受,但心中沒有根,不過暫時相信,及至遇見試煉就退後了。
8:14 那落在荊棘裡的,就是人聽了道,走開了後,被今生的思慮、錢財、宴樂擠住了,便結不出成熟的子粒來。
8:15 那落在好土裡的,就是人聽了道,持守在誠實善良的心裡,並且忍耐著結實。」




我們是撒種的人,撒種不太講究地點,不是一粒粒撒,而是一把,一片地撒。 我很慶幸同事來教會,剛剛好有這個講題為他預備。 而我也希望能繼續長進,持守我聽來的道,忍耐外在和內在的一切,等著結實百倍。

今天是復活節,是耶穌為全人類贖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從死裡復活的日子。 祝各位復活節快樂,也有來自屬天的平安與各位朋友同在,阿們。

星期五, 4月 06, 2007

忍耐著結實(二)眼睛

我有個病人,每次每次看病,都說她的眼睛越來越看不見。

怎麼辦? 刀開了很多次,連台大都看過,我還能怎麼辦? 更何況我不是眼科醫師。看著她眼睛闔不上又淚液直流,多半說些不相干,企圖安慰的話。

她已經八十多歲,是我們醫院創辦時期的員工,已經退休多年,一直在自己的醫院看病治療,連我也看了她好些年。雖然視力不好,她還是自己來,因為她對這裡很熟。在骨科門診我們見面開頭第一句話,她一定說她眼睛的情況,可是她從來不抱怨眼科醫師。

這次她來,和我不曾見過的她女兒一起。 坐下來也是第一句話,她的眼睛完全看不到了。

我的手伸出去要她看幾隻指頭,她也看不到,僅僅看到一些些光影。 我們聊她現在的生活,要如何面對。還好女兒請鄰居早晚去幫助她的飲食起居,困難在以後出門看病,非要有人帶來。

我心裡難過,想要安慰她,於是我說:

「眼睛看不到真是很慘的事情。」 病人聽了點點頭,沒有生氣。

「我也很怕我老了眼睛看不到,到時候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是啊是啊!

「可是我在想,到時候我一定會想辦法去克服,不讓眼睛的問題打敗我。」 對! 我們可以想辦法。

「婆婆你是基督徒嗎?」 啊! 早先的員工,幾乎都是基督徒呢!

「那你要為我們年輕人作見證,日子雖有苦難,還是要常常喜樂喔!」 她終於露出笑容,我們為彼此祝福,歸榮耀給 神,在場的人都得安慰。

活在世上的歲月這麼長,有時候真是覺得,太長了。 究竟我們的時候在何時來到,可以脫離這個罪惡的身體,離開這個罪惡的世界,偏偏又不能自己決定。 希望有那麼一天來臨,我也是高高興興地,能為我周遭的人做見證。

對不起了,如果以那些鐵口直斷的鐵血神醫為標準,我真的不太會看脊椎外科的病,骨科的病。從來沒敢說診斷能百分之百正確,也沒有病人百分之百恢復正常。 我只希望每個病人都能平平安安的離開,得著安慰,心裡有平安。

不只是診斷--- 要開刀的病人,真的很少。 所有被對面那家私人醫院恐嚇過,非開不可的刀,讓我幫你解釋可以不必開刀的理由,給你保守治療多半會好的希望,讓你在治療的過程中,找到真正的問題。

願榮耀歸於耶和華,我們永生 神的名字。

忍耐著結實(一) 靈魂

長夜將盡,僅有淡淡微曦,蜷著身體,聽著外面夜鷺最後的叫聲。

嗚-- 嗚--

接著是一小段日夜交界的寂靜。 直到白頭翁婉轉的叫聲此起彼落,晨光出現,帶來百鳥齊鳴,家宅後院喧鬧得像菜市場。

這麼嘈雜,卻也這麼安靜,一時動念。

我的靈魂,還與我同在嗎?

星期六, 3月 24, 2007

小小米桶的寫食廚房

用烤箱做果醬的時候,網路上找到這個blog:

小小米桶的寫食廚房

介紹美食的做法,還有專業的攝影和擺盤。 是個純欣賞也很愉快的blog,還出了兩本書,專業!

<續>

後來在醫院的書局裡看到這本書,用的是海藻糖和麥芽糖代替白砂糖做果醬,更健康。 不然,吃到嘴裡超級甜的果醬,很容易有罪惡感。 :P

請參考 頂級健康手工果醬

最近是桑椹成熟的季節,樹上結實累累,垂到地面。 自己做果醬,很有趣喔。

星期四, 3月 22, 2007

打胰島素要注意

有個病人脊椎化膿性感染,住院打針和開刀治療,經過將近兩個月,終於可以出院了。 出院前最後一次看她,問問回家之後照顧的問題,隨口問起家中門診拿的胰島素還有沒有。

還有很多,都已經預先抽好,一大把放在冰箱,時間到拿出來打就可以了。

我和專科護理師一聽差點沒昏倒。 脊椎化膿性感染主要經由血液循環傳播,也許她的病因,就是細菌經過不乾淨的針頭傳染,好比靜脈藥物濫用者的傳染途徑。 在病房裡面,護士小姐抽了藥,規定要在兩個小時之內給藥,就是要避免細菌滋生,導致病人感染。

難道在門診糖尿病衛教的時候沒有人教嗎?

原來衛教只教怎麼抽藥,如何打針,卻沒講到不能預先抽藥放冰箱。 是我們太笨,還是病人太聰明,我們真是沒想到病人會有這種變通的方式。

星期日, 3月 18, 2007

問卷與自殺(續)

我在國一的時候,表現得很怪異,奇裝異服,喜歡冒犯老師。被老師關切,做了一次柯氏量表,老師還為我開導。我被貼標籤了嗎? 或者被老師放送了嗎? 我不知道,也不在意。

到了不知道國二還是國三,全班都做了一次。 不知道誰有被老師找去關切。 但我相信還是有用的。 經過這麼多年,我要表達感謝老師的心意,謝謝她肯關心我,在我自己都搞不懂我在胡鬧什麼的年紀,肯花時間,企圖了解我,幫助我。

我沒有孩子念國中,所以不知到目前的國高中學生是不是還有輔導課,有沒有做問卷的習慣。如果沒有,那表示現在的孩子沒有以前我受過的恩惠;如果已經有,我們這群大人也沒什麼好講論的了。

April說要將我的意見轉告給聯合報,呵呵! 謝謝! 隔天聯合報的社論出來更大一篇反對青少年做問卷的文章。 社論耶! 我想都不敢想那會是對我的回應。 :P

我提不出證據支持拿問卷問國中國小生,有什麼幫助,藉以反駁聯合報的社論。 然而不管以常理來說,或者以實際親身體驗來說,我都以為,如果不見得有好處,至少沒有壞處。 而我內心相信好處是多過壞處的。

講教育,當然是教不會的,讓他會。 如果已經會,何必你教?

民主的教育,還不到二十歲就要教如何投票。 性教育,不會要成年才教吧? 以前是國中一年級,現在小四小五就教了。 自殺的防治,小學生也已經教了。 問卷看不懂,也可以教。 這些都沒什麼大不了對不對?

每個孩子的個性都不同,人心本來就難測。 有的像堡壘,有的像草莓。 能做多少、救多少是多少,沒什麼必要藉此打壓杜正勝。 最好你記者生個雞蛋出來,有更好的意見指導我們,不要天天放雞屎嘛!

星期五, 3月 16, 2007

問卷與自殺

杜公正勝又出名了! 教育部的新政策,要學生簽不自殺契約,以及作問卷調查是否可能自殺,經由聯合報的頭版報導,因發一片韃伐譏諷的聲音。 但是這一件事情,我卻要表達支持的意思,因為這樣的做法,對我們的年輕學子們,特別深陷在情緒困擾,有輕生念頭的,可能有幫助。

從我的觀察,很多學生有困難,走不出來,很希望獲得幫助。但是不知道如何求援,也許不敢或者不好意思。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填出來的問卷,應該可以讓人讀出他求救的訊息。正如溺水的人,連根稻草也會抓住。

填問卷不是為了救一萬個正常人,而是萬分之一,身處崩潰邊緣的孩子。 沒有憂鬱症的人,無法理解為什麼有人因為憂鬱症就要輕生。因此可以說對這樣政策的批評,無論來自大人或小孩,學者或專家,都不該過於輕率,以為完全沒有人需要,以為發揮不了作用。

這件事情我還覺得聯合報不對。用八卦文章的呈現方式, 幾乎一面倒抨擊教育部政策的草率,天真,和不切實際,卻很可惜沒有作一個平衡報導,找出這個政策背後的美意。因為這樣煽動”廣大的正常人”,造成的輿論風潮,還有更進一步的危險性。

就是使得我們有憂鬱症,有自殺傾向的孩子,更不敢表達他們的聲音。 因為他們會覺得,整個社會都是正常的,只有他個人是不正常的。如果他藉由語言,文字表達他的感受,可能會招致類似現在言論風潮對這些孩子的輕忽甚至蔑視。

好比SARS期間,發燒的人不敢承認,乃是人之常情。非得要藉由各大公共場所強迫量體溫,才能知道在你我身邊誰有發燒生病。這樣藉由客觀的器具測量,正好比填問卷;而發燒的人簽同意書答應在家裡自我健康管理,也是簽約的一種形式。

論語衛靈公篇,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我們雖然覺得杜公平日領導教育部,決策粗糙,不知所云,但是在關切和照顧年輕學子這一點,我們不要人云亦云,輕率否定其可行性和功效。 人都有可能會生病,生病的時候都需要人關懷和照顧,甚至有些人需要被發現。切莫造成一個冷淡的社會風氣,以為人人都不會生病,哪天自己生病,不敢張揚作聲,求救無門,立嘗苦果。

至於聯合報,我建議應該以愛心和關懷為出發點,首先報導自殺人數和自殺率,接著報導教育部目前要推展的政策,也許可以批評其政策沒有宣導,人員沒有訓練,倉促施行溝通不良,最後還是要回歸解救學生的本質,請專家學者建言如何能夠幫助更多學生,釋出沒有人會被忘記的訊息,這才不負其大報的輿論公器角色。若因與杜公政治立場不合,每事反對,則等而下之了。






更新日期:2007/03/15 07:10 記者:記者肇瑩如、薛荷玉/澎湖縣—台北連線報導
教育部最近發函各縣市,要求國中小學老師找出有自殺傾向的學生,要學生簽「不自殺約定書」,還發下評量表,要老師了解學生「會用何種方式自殺?」「打算何時自殺?」輔導老師抱怨說,教育部把老師當成「算命仙」了。

教育部指出,自殺已成為學生第二大死因,所以國中小學要推動為期一年的「校園學生憂鬱與自我傷害三級預防工作計畫」,並發下柯氏憂鬱量表、心情指數檢測表、自我傷害行為篩選量表、自殺危險程度量表等,要求老師平時要仔細觀察學生後填寫。

輔導老師說,教育部要學生簽「不自殺約定書」,是希望學生對自己簽下的約定負起責任;但真正想自殺的學生,對自己生命和家人的責任都不顧了,怎會因一紙約定就不自殺?

更讓輔導老師們覺得離譜的是,要老師藉由平時觀察學生的憂鬱傾向,填「自殺危險程度量表」,篩選出具自殺危險性的學生。量表裡需要老師回答的問題包括「如果要自殺,他會採用何種方式?」「他打算何時自殺?」「他若自殺,獲救機會有多高?」「如果他曾想過自殺,是什麼原因使他沒去自殺?」

吉貝國中校長胡正孝認為,量表沒有切入重點,學生憂鬱通常是因為課業壓力及同儕關係不佳。馬公國中校長許喬松也說,約定書只是形式,要防止學生自殺,最重要的還是找出原因,藉輔導與家庭訪問協助學生解決問題。

教育部官員說,這項自殺防治計畫,從大學生到小學生都包括在內,而大學生自殺數比其他學級都多,所以輔導人員的受訓之前都集中在大學,不少國中小學老師還沒受訓,對執行方法因此產生差異。

教育部主導這項計畫的訓委會常委、柯氏量表發明人柯慧貞說,「他們一定是誤會了,絕對沒有叫老師預測學生何時或如何自殺。」

柯慧貞與精神科醫師也指出,簽訂「不自殺約定書」是心理諮商常用的手段,可延緩當事人自殺。


星期六, 3月 10, 2007

あいうえお

本來我不想再學外語,可是近來發現看不懂日文實在太困擾,小耳朵衛星的節目很難理解。

我要的不多,只要能懂五十音,能讓我拼出外國人名地名,就很有幫助。 希望讓我能一看就知道莫札特,貝多芬,馬勒,布魯克納,拼得出慕尼黑,維也納,薩爾斯堡。 這次我發自內心想把五十音學會。

白天看,晚上也看。 右手的食指,不時比劃著字母的寫法。 讓我回想到我小一,老師教寫字,我的食指就停不了。 老師說,聽這個字,是耳王十四一心。 於是我的耳邊成天縈繞著這個記憶口訣,手指不停練習,一天不知能練習幾百幾千次。 現在想起來,還真帶有強迫性格。

話雖如此,這種單純的學習,不帶功利導向,學來還蠻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