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2月 24, 2007

五星級飯店

過年返鄉,因為老家塞不下我們這些生養眾多的子孫,我們這一家住在飯店裡面。

這飯店我們慣常造訪,離玩具反斗城很近,還有很多精品店,對大人和小孩都好排遣時間。

過去住得習慣,這次本也這麼以為。 我這個苦力才剛剛將行李箱搬進房間預備將衣物上架,就聽到女兒尖叫:

「Daddy,廁所裡有蟑螂!」

「是活的還有兩隻!」

我怪她大驚小怪,還是去看看到底是什麼。 結果真的是兩隻成年德國蟑螂,腹部朝天,掙扎著好像中過殺蟲藥的毒。 天啊! 我住過這麼多飯店,這倒是第一次遇到家裡常見的動物。

厭惡到了極點,我請客房服務的人來。

電話那頭聽我報出了那該死的生物名字,倒抽了一口氣! 長官立刻親訪,用塑膠袋包著白手套把兩隻昆蟲撿走。 我想到了April在她的blog裡面貼的文章: 驗鈔筆驗飯店床單,另一方面也是好奇,就問她這飯店的清潔工作是不是外包的?

我得到肯定的答案,得到換另一個房間的福利,還有幾顆好吃的巧克力。 我想他們沒給我的房間立刻升等,以表達更深切的歉意, 應該也是預料到我怎麼樣也不會再去這家飯店了吧!

星期五, 2月 23, 2007

買什麼DVD?

去年底有個週五夜晚,我在家聽網路台北愛樂週五喜相逢。 這節目有兩個主持人,聽眾扣應,回答五個題目。 說是題目,其實問五個古典音樂片段的曲名和作者,一題答對了可以再答一題,五題全答對有獎品。

我可以答很多,讓我的女兒非常崇拜。 可是那天主持人出個題目,聽來曲風似曾相識卻毫無印象,結果答案是莫札特的小提琴奏鳴曲。 莫札特,一把小提琴,一架鋼琴,這樣的音樂我竟然沒有聽過。 不可能! 我跳起來去把我的CD架子翻過,果然我完全沒有任何廠牌,任何一張,甚至任何一首這樣的曲目。

How can it be possible? 我的意思是說,這麼簡單的曲目應該很通俗我卻沒有,這明顯是我成人通識教育的漏失。 我上了 emusic.com 去找,結果也沒有半首!在那當時我恍惚以為,會不會莫札特根本沒有寫過這樣的曲子而是那主持人搞錯了。 :P

於是我一邊在網路上找, 一邊想,此時如果我能發現任何一張專輯,無論是哪個廠牌,什麼年代,哪個不知名的小提琴家拉的,我都會買下來,下載來聽。 既然如此,在網路的時代,可被搜尋到,可以被獲得,就可以賣錢。 不必多麼有名。

人家說,新經濟的時代,還有很多錢可以賺。 錯了! 是還有很多大錢可以賺,這話應該是不假的。 比如之前我介紹過的來聽巴哈清唱劇 ,幾個音樂家,就可以做一些罕見曲目的音樂,與apple music store 或者 emusic.com 配合放在網路上賣。

在這個實體CD越賣越少,網路音樂越來越盛行的時代,雖然這樣的聽眾很少,但是搜尋的人口一多,還是能找到他的小眾市場。 說不定在國外的某些人聽到了,跨海來聯絡國際的演奏事宜,這種機會也不是沒有。

我會這麼樂觀是因為我很信服 M 形社會的觀點。這在消費低廉的一端,可以找到利基。 可是我為什麼要在標題說買什麼DVD呢? 那是因為在此同時我找到了 M 形社會的另外一端,高貴的,浮奢,極盡高品質的音樂來源。

搬家之後我裝了一個衛星天線,看日本的BS衛星。 每天有兩小時古典音樂的節目,多是名家到日本演奏的現場實況演出。 聲音經常是5.1聲道而影像有1080i的解析度。 這已經大大超越了DVD能夠提供的品質,我天天把他們錄下來看。

搬家到現在,看過的音樂會已不知凡幾。就光是華格納的序曲,我就聽過崔斯坦與伊索德,唐懷瑟,紐倫堡的名歌手,甚至貝多芬的鋼琴協奏曲全集,當然啦! 還有莫札特的小提琴奏鳴曲。 還看到進入二十一世紀,老態龍鍾的阿巴多,巴倫波因,阿胥肯那吉,等等。這樣龐大的視聽內容,看得我眼花撩亂,目不暇給。

對我而言,DVD已經被判死刑了。 家裡就有比我們國家音樂廳更好的節目,何必再花五六百,甚至七八百台幣去買DVD呢?

星期二, 2月 13, 2007

小乖


家宅後面的農地我們常去散步,所以和那裡的農人變得熟悉,連和他們的狗也是。

他們的狗叫做小乖,不到一歲,成天被綁在農地的狗屋旁邊。 一開始,看到我們,不停狂吠。 可是因為我精通六國語言,很快帶著孩子們和它打成一片。 現在見到我們,好比見到主人一般,跳上跳下非要我們跟它玩。

今天去農地裡,它換了一條新鏈子。 本來是布鏈,現在是鐵鏈。 農人說,它太活潑了,布鏈都被它弄斷。 那麼鏈子斷掉,小狗跑掉了嗎? 沒有,這狗很乖,就在那裡等主人來。

它的名字叫小乖,小乖真的很乖。

星期一, 2月 12, 2007

泰安及大湖之旅



苗栗是我向來陌生的地方,我唯一的印象,只有南來北往高速公路上,會以三義的麥當勞當作休息站,在那裡吃點東西上個廁所。

我的母親在苗栗出生的,可是我從來沒去見過她的大家族,沒掃過她家族的墓,也不會講她家族的語言。 很糟糕對不對? 我也曾對她抱怨,為什麼小時候不教我講客家話,不教我客家的風俗。 她總是說,父親不會說客家話,她會說國語,當然在家裡就說國語了。 高中時候,我刻意要她教我說一點,覺得萬分拗口,很快順理成章放棄努力了。

這次有機會去泰安溫泉和大湖採草莓,完全不是我想像得到的安排。 可是去了才發現,那是很有韻味的地方。

住在泰安的溫泉飯店裡,櫻花都開了。紅色,白色都搶眼。




















山城裡是泰雅族的部落,大清早八點鐘,聽到傳來廣播聲:

「小朋友,主日學的時間到了,趕快到教會裡來。」 晨霧籠罩,以為遠離塵世。 聽到教會的叮嚀,我一定不是在天堂。 :P


















在山壁的擋土牆上,攀爬著這植物。 論葉子,花朵和果實(假果),像極了草莓,難道著是野莓嗎?











我們又到大湖去採草莓,星期天,人真多。 這裡不像我曾去的內湖草莓園,還用塑膠棚整個蓋住,也許這裡的天候,比較適合草莓開闊地生長。 老農夫說話帶著濃濃的客家腔,告訴我們內湖的草莓比較酸,大湖的草莓比較甜。

回家全家大快朵頤,果然大湖草莓比較甜。這也許是我們有經驗,懂得挑選全紅的果實,而反過來說,酸酸甜甜的滋味,也不一定全甜就比帶一點酸更受歡迎。



老農說,從元旦直到上週,一斤草莓都要220,這兩天才降到180。 要挑便宜的,趕快去喔!

星期二, 2月 06, 2007

蝸牛與黃鸝鳥

莫笑我的動作慢,我不是 I T 達人。 為了找到在firefox上面繁體簡體互換的解決方案,我著實費了許多工夫。

因為有越來越多網頁是用簡體字書寫,讓我自覺好像是個半文盲,比如說我連陽光的陽都猜不出來。明明閱讀是簡單的事情,卻非要忍受在當中的障礙,會使得其趣味大大減少。

我搜尋的時候,找到同文堂這個軟體。 討論區看了很久,看不到有支援Apple OS X的字樣(知道我是蝸牛了吧)。

我下載了那個軟體,點兩下,竟然我的 Apple 用 Excel 將它打開,看到一團亂碼。 於是我又繼續搜尋,繼續研究,突然靈機一動,用firefox開啟檔案的方式將這個軟體打開,就成功了! 以後只要按著 ctrl 和 滑鼠鍵,可以很輕鬆將網頁上的繁體字和簡體字互換。

回想起來,那個同文堂根本不是個應用軟體,它只是個patch。 把它貼在firefox程式上面,好像汽車擋風玻璃貼了一個立法院停車證一樣,使你開車可以大搖大擺,想去哪就去哪。 小偷不偷車,交警不開單。 (這比喻是我亂講的,沒有任何真實的依據 :P)

所以,簡單說來,如果你用firefox,不管你用的是 PC windows,還是 Apple Mac OS X,與作業系統無關,你想要你的瀏覽器有繁簡互換的功能,請到這裡下載 新同文堂 -- OpenFoundry的最新版。 下載之後用firefox開啟這個檔案就行了。

好啦! 要笑我是全台最後一個知道的可以留下comment笑我了。

星期六, 2月 03, 2007

去中國化

身為一個外省第二代,活在台灣,有時非要頭低低的不可。 可是我的媽媽是本省人,讓我的發言又可以有一點點中立的立場。

我們著名的教育部長杜正勝,主導教育的方針,有他一貫的深綠色政治立場,因而在朝小野大的狀況下,沒有人撼動得了他的官位。

最近一件事情紛紛嚷嚷,不是他兒子當兵佔爽缺,也不是他兒子喝花酒,而是我們的高中教科書已經去中國化了。

什麼是中國化? 比如我幾年以前,會跟病人解釋病情說到,我們中國人的體質如何如何。 現在不敢講了,因為覺得名實不符,在這個島上的不是中國人,而是台灣人。

問題是,基於台灣人特有體質的研究有哪些? 足以區分台灣人和中國人之不同,正如盎格魯薩克遜人與維京人,諾曼人,日耳曼人之不同? 所以我要說,我們台灣人的體質如何如何的時候,也覺得證據力缺乏,可信度存疑。

以前我念建國中學的時候,有新加坡的學生來訪問。 在接待這些同文同種的學生之前,校長特別告訴我們學生,不要跟他們說:大家都是中國人(對不起,我高中當時的自我認同是中國人)。 因為他們很清楚,他們是新加坡人,新加坡人裡面,有華裔的。

所以台灣人,以政治來說,可以不是中國人,但是大部分的人,是華裔。 (這話對南島居民的後裔希望不要造成冒犯)

不管來自中國的什麼地方,什麼時候來,居住了幾代,現在我們同樣在這個島上,操著華語,用著中文(ooooops! 杜部長下次要改中文為台文了,不管,在他改之前還是中文)。 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文化主幹,,還是與中原華夏文化密不可分。

那天中午,我經過醫院的電視,一群人正在觀看閩南語明朝的古裝劇劉伯溫,劇情還滿搞笑的。但我一時大大地疑惑,民進黨和教育部長主導的去中國化,究竟對一般民眾,有何好處,有何迫切性? 我們的民俗,祭祀,童玩娛樂,生老病死,幾乎全部都是大陸來的文化。

我的意思是說,即使你這麼想去中國化,將歷史變成以台灣為主體, 卻不能因為這樣拋棄我們的豐富文化遺產,那是我們的祖先教導我們,而且殷殷期盼不要我們忘記的,比如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天地君親師等等等等。 在去中國化的同時(那是政治),更要跟大家保證,不會把一切與中國相關的東西都刻意去掉。 去掉了我們還沒有足夠的本土文化(去掉的意思是杜部長改姓Du)。

我看到杜部長的時候,總想到杜工部。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
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捲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


還有隨便說 :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裡尋常見,
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
落花時節又逢君。

這不都是很美的文化遺產嗎? 難道我們的民進黨政府也要拋棄嗎? 以前新加坡的學生還來跟我們學習呢! 我這麼說不是沒有理由,因為杜部長已經發表言論認為成語有害思考,讓人一知半解。 所以他們預備要用近代的比喻代替古老的成語。 比如三隻小豬,比喻甚麼呢? hmmmm, you got me!

我倒是有個成語,提供給飽讀詩書的教育部杜部長,還當過故宮的院長呢。 看你認不認得這個成語: 數典忘祖。

星期二, 1月 30, 2007

物質不滅

搬家之後,新奇的體驗甚多,生活內容大不相同。 如果要記下什麼特別的事件,感想或心得,卻是沒有。

沒有?

可以這麼說,我的想法像是一鍋新煮的湯。切丁的馬鈴薯,洋蔥,切末的西洋芹,荷芹,去皮的紅蕃茄,烤硬的土司上面加了帕馬森起士,在高湯,牛油,麵粉的湯之中翻滾。 期待中溫暖的,辛辣的味道還沒出來;是混合物而不是化合物,因此還不能說值得記上什麼。

卻讓我想到小時候的第一雙皮鞋。

七歲的時候上了小學,媽媽給我一雙皮鞋。 我每天穿,天天穿。 穿到破,穿到腳指頭露出來,還能跑能走。媽媽多次要我丟了這舊皮鞋而我總是不肯。終於鞋子真的太爛,不得不丟棄,那是我第一次有了分離焦慮。

在我思想的大海裡面,這雙皮鞋漂浮著,永遠是半新不舊正好穿的樣子。它是物質,化為我的心靈。在這個地球上它的本質早已不知在哪裡化作飛灰,惟獨在我想法的陳年湯汁裡,總在不經意時又被攪動出現,使我心有戚戚,使我又強說哀愁。

我知道皮鞋仍在那裡,卻又回不來我的身邊。一支燭光遠遠亮著,物質永遠不滅。

星期二, 1月 23, 2007

陷入泥沼

寫到在急診的病人要找誰開刀,真的寫不下去。

有好多情況,不由得我們自主。 資訊不夠,自主也沒用。

比如我們知道這刀的主治醫師是誰,卻查不到他處理過多少個這樣的病例。 複雜的有多少,成功的有多少,有併發症的有多少。 在這個醫院處理的疾病嚴重度跟別家有何不同?

當年柯林頓在紐約開心臟血管繞道手術,就有媒體懷疑他的選擇,因為同樣的手術,在紐約其他同級醫院裡面,他去的醫院成功率比較低。 原來他們的醫院評鑑,包含這些項目,這些資訊也是公開,大家都查得到的。

隨著父親的康復,我竟也忘了當時迫切的問題癥結,而陷入了這個無從著力的次要主題裡面。

立刻改善,限期完成!

畢竟柯林頓的手術也是成功了嘛!

星期日, 1月 21, 2007

搬家

去年八月底,請了幾天的假,預備搬家,結果油漆弄得一蹋糊塗,重作,耽誤了。十月底我又請了幾天假預備搬家,裝潢還是沒完成,沒得搬。

十二月底我又請了幾天假,我跟房東和裝潢兩邊說好,我只租到一月初,這次一定要搬成功。 為紀念搬家,買了一片皇家哥本哈根的2006年度盤,預備掛在牆壁上,將來隨時可以知道這家奠基於此的年份。 不意千辛苦,萬辛苦努力地搬,最後全家睡進這個房子還是2007的一月一日。

只不過是幾件傢具,搬不過幾條街,搬家公司開價四千有之,九千也有。 這錢真花不下去,於是找幾位壯丁好友,在晚上交通比較少的時候,自己搬。 還動用一些關係,借到快遞公司的貨車,連車錢都省了。

可是好累啊! 沒辦法,誰教我是奧少年呢? 我要承認人家開價並不貴,是我們搞不清楚他們勞力付出有多少。

一邊搬著大型傢具,一邊想:搬家的日期要算哪一天? 哪個東西搬過去的時候,算是這個家搬過去了?

床? 可是我們不搬床。

電視? 我覺得這個答案好,因為電視可謂一個家庭不可或缺的教育文化社交中心。

人? 這裡睡了一兩天又回去睡舊家也是有可能。

在新家洗過澡?

還是全家都用過廁所? 這種認定適合用小便畫定勢力範圍的動物。

岳母大人說,買一包米帶過去新家。 炊事不能沒有米,我於是路過7-11的時候,停車買米,再跳上柴油貨卡。 我後來認定米進了新家,那是2006年十二月三十日,我們搬家了。

星期四, 1月 11, 2007

你以為你聽得懂

我一直覺得,我們和病人說的不是同一種語言。 即便同是國語或台語,客語甚至英語。

那天走在路上,聽到兩個人在談笑,證明了我的想法。



男人說: 啊缺氧不就是缺營養嗎? 怎麼不多補一點就好了?

旁邊應該是她女兒,樂不可支,快笑翻了: 不是啦! 那不一樣啦!


所以醫師說的話,即使你每個字都知道,也不一定是你想的那個意思。 切記! 切記!(一個切記給醫師,一個切記給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