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月 12, 2005

必須留下一個紀錄

大家好! 今天還蠻輕鬆的。 希望大家也有喘息的機會!

早上有個專助沒頭沒腦在問, 你們那個加護病房十二床呢? 怎麼沒有聽你們提起? 我的專助說, 病人在十點十五分已經過世了。

我的天啊! 真是個沒頭沒腦的答案! 我立刻更正, 是上週四早上十點十五分過世的。 她這麼一說好像我們病人剛剛才離開似的。 實際上已經快一週了。

每個病人發生的事情, 都會給我們不同的學習經驗。 特別是如果患者不幸過世了, 對我們提供醫療照護的人員, 更是不可磨滅的回憶。 當然絕大部分的患者是平安出院, 別誤會。

在我前一陣子的某個抱怨連連描述值班很累的一天半夜三點半, 急診找我看一個九十歲的老太太, 是股骨頸骨折, 就影像學而言, 應該行半髖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可是病人年紀很大了, 看起來也虛弱。

才 到急診, 急診的醫師跟我偷偷說, 那個家屬是美國大學的教授, 她的兩個兒子, 還在美國的醫學中心當外科醫師。 我的心裡立刻給它起了警覺性。 我跟家屬說, 就診斷而言, 應該開上述的刀, 不過病人年紀大了, 開刀之中與之後, 都有可能出狀況。 我們也不希望患者開刀出問題, 手術的並不難, 只是如果家屬選擇手術治療, 要了解患者可能會死掉的風險。

說真的, 我只是依書上的說法,照本宣科。 這麼多年來, 說歸說, 也沒有人在開完刀之後沒出院就死了的。 但是我遇到每個家屬和病人都要講清楚, 說明白, 選擇是他們做的, 我只是建議和執行。 後來家屬討論了好久, 大概又打到美國去問, 決定手術治療。 好吧! 我也只好接受這個任務了。

開刀很順利, 開完回病房前兩天還好, 第三天喘了起來, 送進加護病房, 就再也沒有出來。 老太太奮鬥了將進一個月。 主要是她有風濕心臟病, 還心律不整。 只要一點點血液動力的狀況不平衡, 比如發燒, 輕微貧血, 立刻就喘不過氣來。 我們試著移除呼吸器, 不到一天就不行了。 加護病房, 呼吸治療科, 都建議我們幫病人安排氣切手術。 在這當中我們也會診無數內科的科別, 感染科, 腎臟科, 胸腔科, 胃腸科, 心臟科等等。

我 常常跟病人說, 一個嚴重的病想要治好, 必須有三個堅持! 意思是病人, 家屬和醫師三方面都要堅持。 如果病患和家屬每天跟醫師說, 我們希望醫師盡一切的努力, 用一切的資源, 不管自費還是健保, 只要他好起來, 那麼醫師也就不憚其煩, 非盡力不可。 如果病人失去求生意志, 家屬照顧也不耐煩, 醫師看了覺得有希望, 仍然可以激勵病人和家屬, 為下一個回合重整旗鼓, 再接再厲。 如果三方都失去意志力, 恐怕只能等奇蹟出現了。

對這個病人, 我常常想, 成功似乎只在一步之遙, just one-click away。 心臟科早就說沒辦法, 沒什麼好做的了, 預後一定是很差。 身為接受委託幫她開刀的醫師的我, 實在不甘心。 我就是想把她拉回來。

換 個角度想, 身而為人的價值是什麼呢? 我和家屬長談過, 我們的共識是如果要做氣切, 病人以後不能說話的機會很大, 又不會寫字, 不是很可憐嗎? 而且意識也不清楚, 即使度過危險, 可能也需要長期臥床, 專人照顧, 終身洗腎。 所以家屬說, 第二次拔掉呼吸器之後, 如果呼吸衰竭了, 我們不要再插氣管內管了, 讓她如祖先一樣, 有尊嚴, 平靜地過世。 我也覺得這樣好。

後來, 拔了管, 慢慢她又喘起來, 我們接上不插管的呼吸器。 維持了兩天, 我們九點多查房看她還很穩定, 十點呼吸就慢下來, 老太太喘不動了。 心臟漸漸變慢, 血壓慢慢量不到。 她很平靜離開這個多紛擾的世界。 我們見證了一種比較少現代醫療介入的臨終方式。 我們醫護, 家屬, 都沒有遺憾或恐慌。 願她得安息。

2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您好,您說"氣切, 病人以後不能說話的機會很大"
是某些病如喉部病變才沒辦法說話吧?一般正常處理是可以說話的吧?現在的技術有些氣切後,仍然可以發聲的,不是嗎?
家父現在正插管中,所以我先了解氣切的情形,看到您的文章,有些不解,直接發問。
謝謝!
一個退休的大學老師 敬上

hbrk55 提到...

我要說,我不太清楚。 你要問你的醫師。

好比我們會跟病人說,髖部骨折開完刀,就可以練習走路了。 但是之後能不能真的恢復行動能力呢?

有幾乎一半的病人從此不太願意走路。 老人家的恢復,,不是組織器官好了就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