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6月 30, 2005
萬事都相互效力
這本書是我這個blog裡面的第一篇post所推薦的,因為對癌症的病人有幫助,所以,我送了好多本給我們醫院的腫瘤科,放射治療科,安寧照護醫師。 後來他們遇見我都說書中的內容對他們很有幫助,使他們對患者的心聲更加的了解。
有一天我們醫院邀請署立新竹醫院的韋醫師演講,講醫病關係。 講完之後我們餐敘,此事我曾提過。吃飯的時候我聽大家說我們醫院的血液腫瘤科主任醫師生病很久了,現在還在住院,醫師團契的成員試著向他傳福音,但是他沒有辦法接受。
我聽了很吃驚,因為我根本不知道他生病住院。去年十二月送書的時候,不是為了安慰他生病而送的。大家還說他希望用他自己內科的學識來治療他自己的病,所以他不接受外科介入。 哇! 這又讓我更訝異了。
韋醫師聽了就說,他來這裡就是為了來看他的,不然,為什麼上下午都有演講而中間有這麼長的時間呢? 所以,我們陪他去探訪血腫科的主任。
人的生病有沒有意義? 人受病痛折磨能不能成就什麼? 如果病痛不能讓我們思考,那病痛是太重了;如果病痛不能讓我們領悟一些事情,我們的折磨就是白受了。人生有這麼多病痛和折磨,如果至死還不能從病痛中尋找答案,我們真是虧欠了我們的稟賦,無論是多還是少。
這是後來韋醫師去探訪時所說的重點,我們為這位病榻上的主任同聲開口禱告,為了他們全家禱告。後來韋醫師非常激動,痛哭流涕,和那位主任哭在一起。我當時看到了真是,杵在那裡,舌頭打結,很不能理解在我面前發生的事情。後來,韋醫師帶領那位主任決志信主。感恩哪!
離開之前,我們一一向那位主任道別,並且鼓勵他。他竟然跟我說,要謝謝我送他那本書。他的妻子和他從書中都得到非常多的啟示,病雖然還沒好,至少夫妻一起努力。也很佩服書中主角的醫師妻子,為了醫師先生做了那麼多。
我書送給他不是為了傳教,卻不經意地幫助他渡過病痛的這段時間。這書也不是傳教的書,甚至對基督教徒很白目的傳教很反感呢!我知道他不喜歡基督教,所以我反而沒有參與探訪他的行列,希望他能好好的休息。
三天前,那位主任在病房裡,同他的妻子,一起受洗了,我也參加他們的洗禮。我們都不說信了教保證病痛得癒,但我們為他一同慶祝的是他也得著重生的新生命和永生的指望。 願人人都有一天,走過死蔭的幽谷,安歇在青草溪水邊。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4 則留言:
我覺得各種宗教就好比各個不同的學校,進了不同學校有不同老師不同課程是吧。如果說,一定要進了學校才能懂得宇宙、天地、萬物、人,才能領會永恆、浩瀚、渺小,一定要認同哪所學校才能去天堂或極樂世界,那也不見得罷。有許多智者是自修來的,沒進過一日學校,但是他們卻能貫通了悟大智慧,我相信他們的生命去處一定很好。
信仰宗教是容易的,自己尋找答案反而更難。我進不去任何宗教,但是我相信一定有比人更大的力量在運作,至於是上帝還是阿拉還是萬佛,我覺得都可以接受。
“人生病有沒有意義? 人受病痛折磨能不能成就什麼? 如果病痛不能讓我們思考,那病痛是太重了;如果病痛不能讓我們領悟一些事情,我們的折磨就是白受了。”
的確,臥病的人身體不能動,偏偏腦子動個不停,鑽研生死。以我四十年的病痛史、幾度生死一線間的體會來說,任何一種宗教都是不夠說服我的。我在心肺衰竭,不省人事,被抬上救護車,送進加護病房,到開刀切開氣管,意識陷入一團黑暗。忽然之間,我來到一間很大的等候室,很亮,可是沒有窗戶。有一些面無表情的人已經在那裡等候。我感覺身體輕如羽毛,完全沒有痛苦。同時我也了悟,我已經到了一個不同的空間,回不去我熟悉的世界了。此時此地我是完全孤獨的。我不知道在那裡會等待多久,也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但是很奇怪,我並不感覺害怕,只知道我必須耐心等候。
當我從麻醉藥中醒過來,發現我又回到「我」的世界來了。這意味著,我必須再繼續忍受病痛的折磨,要忍受靠機器呼吸的生存方式。但是這次等待生死的經歷,使我深切了悟到什麼對我重要,什麼不重要。從前我在意的許多事情,現在看起來卻毫不重要了。我感覺到內心從未有過的樂觀和無憂無慮。
我不知道如果以前我有信仰的話,是不是天使或佛祖就會來接我,可是我覺得那並不重要。我自己走這過這生死幽谷並沒有害怕的感覺,從我上次的經驗來說,死了就是死了,可以到處去逛逛,先去天堂報到一下,再去西方極樂世界去拜訪一下,信哪個宗教有什麼好憂心的?
這是我的體會,不是宗教辯論。
*作者保留本留言所有權,若要複製請知會作者
真的是不簡單,一個瀕死的經驗。與您的人生歷練相較之下,我們這些健康的人大概都言不成理了。
如果說您的這種瀕死經驗,珍貴有如法國的松露或者裡海的魚子醬(原諒我用層次這麼低的比喻),我們絕大多數人此生沒有機會體驗得到。我們能夠體會得到的,大概像是美鳳有約電視裡介紹的小吃。而且大多情況不是自己去吃那個料理而是聽那個料理。
我覺得您應該有個blog把這些體驗放進去,可以給很多人啟發,包括我在內。
When you are confronted with death, you don't have a choice, do you? It's not up to me at all, although I did fight hard to come back.
A worthwhile blog takes a lot of commitment, on time and energy, both are precious to me. I wish that I can maintain a blog regularly, but I don't have to push myself to take on the project.
Writing is therapeutic for me which I do a lot, and my experience with life and death is quite interesting to say the least.
However, I rather just write privately without pressure and post my thoughts only when the occasion feels right.
Thanks for the suggestion; I did think about it carefully.
Well, I am comforted in knowing that people like yourself with a high pressure career as a surgeon can also write so meaningfully and so frequently with ease.
Maybe in my next life if I am called back here again.
以馬內利!!
張貼留言